卷之五 建置志
叙曰:考卜而宅镐室,中而营楚,《诗》志之矣。若夫因势度利,建事长功,皆官斯土之事也。新邑虽小,暴客可无御乎?人材可无育乎?版籍可无稽乎?官常不肃,民弗尊也。财积不厚,民弗亲也。以畅王路,以风顽懦,又广惠作厉之急务也。因陋而就简,不可以终日。时绌而举羸,民力殚矣。凡所缔造,惟酌时宜而恤民,隐者传也。
城池
新安土城,汉高帝元年筑。明洪武初重建,东文峯,南涧水,西泥河,北慕容山,皆迫迩城外。城门:东曰瞻洛,西曰通陕,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修。南曰浴涧,又曰聚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刘登创建。北曰风怀,东西两门俱有月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卢大经创建,四十四年知县王训添修,周围设墩台,立铺舍十二间。嘉靖四十年,知县王训创建广壕,凡四里,东西四百九十步,南北一百九十一步,高一丈五尺;西门外为通涧桥,池深七尺许,东北负山,南面临水,俱无池。东西俱有关厢。其创修砖城,始于吉水王公铉,自寺巷北门至东北门,其砖石工价皆自办,毫不累民。工未竣,报升。且曰:吾子济幸登乡榜,倘莅此土,必有以副吾愿矣!继修临潼刘公懋,自东北门至东门。崇祯九年,孝义傅公明远同邑尚书吕公维祺,移北城,跨慕容山东西四百九十步,今加八十五步,南北原一百九十一步,今加一百一十步,周围皆砖砌,高二丈五尺。北城原在慕容山下,可以俯瞰城内虚实。时流寇内讧,吕忠节公深忧之,尝曰:安得有力者移城于山巅乎?于是同傅公佥谋,绅士忠节独领筑北城之半,里中义士陈明英、张文明,义民韩复本,各协修数丈,逾月功竣。十四年十月,流寇平城,砖基十存其半。(十三年流寇破城,十四年嵩县土寇于大中复破之,十月平城。)顺治十三年仲冬,知县俞逊先修东月城,重整关键,方得启闭。康熙六年十月,知县范𬤊仍去北城,重葺旧城。
谨按:慕容山俯瞰县治,吕、傅二公移北之址而新于山巅者,洵相便宜得地利也。奈明季天灾流行,沟填饿殍,闯贼一陷,雉堞悉平。今仍旧基修葺,颓垣败壁更新,以备挥御,范尹之力也,也无念哉!
学校
儒学,县城东门内。旧在县治东南,宋崇宁间兵毁,元至元癸巳年,知县张臣泽徙建于此。明成化十四年,知县许锺重建,中为文庙。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左为东庑,右为西庑,南为戟门,外为泮池(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卢大经凿池,引宝泉水注于池中),又南为棂星门。文庙后为敬一亭,亭后为明伦堂。东为进德斋,又东为启圣祠。西为修业斋,又西为射圃。堂之后为爽堂,堂之东为馔堂,今俱废。崇祯十年,吕忠节公因庙貌倾圯,独力更新文庙及东西两庑、戟门、棂星门,期岁功成。十四年流寇焚毁,止存文庙、敬一亭、名宦、乡贤两祠(名宦祠、乡贤祠、号房,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卢大经创建)。聚奎楼、学前南城、聚奎楼门上,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刘登创建。四十三年,知县王训悬大锺于上,节鼓音。教谕宅,进德斋东训导宅,俱射圃东,今废。康熙四年三月,知县范𬤊重修文庙两庑、戟门、泮池、棂星门、敬一亭、明作堂、进德、修业二斋及训导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王登魁捐资制匾,悬挂御书『万世师表』四字于大成殿。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督察院阎具题。新增乐舞生六十四人:歌章四人,执麾一人,引节一人,司乐器二十二人,舞生三十六人。乐器:笙、笛、箫、琴、瑟、箎、埙、挑箫各二,搏、拊、柷、敔、锺、罄、大鼓、麾节各一,龠三十六,翟三十六。祭器、云雷、尊牺、尊灯各一。盥盘二,簠、簋各五,铏六,竹 □ 八,爵三十二,俱本县知县韩佑唐捐俸备造。
谨按:流寇之祸,新安最惨,宫墙内外,煨烬无遗,文庙敬一亭虽存,年久倾圯,委若草莽。国朝首重文教,自兵燹之后,良有司巳既饬宫墙而新之矣。后之司世教者,居肆以成,相观而善,是真能长育人材,而为朝廷大得士也。
村镇
慈涧镇 县东三十里,宜阳县递运所置此接站。
阙门镇 县西三十里。
阳寺镇 县东北四十里。
石寺镇 县北三十里。
仓头镇 县东北五十里。
北冶镇 县北四十里,居民以陶冶为业。
石井镇 县北七十里。
狂口镇 县北六十里,旧为八镇。
杨镇 县东十五里。
牛彰店 县东十五里。
魁门关 县东二十五里,原名鬼门关,缪公更今名。
孝水店 县东四十里。
韩堰 县东四十里。
羊马村 县东北二十里。
古村 县东北二十五里。
真村 县东北二十里。
孙都 县东北五十里。
嶡山店 县西十里。
南庄村 县西七里。
新庄店 县西二十里。
克昌乡 县西十五里。
韩都 县西二十五里。
省庄 县西北十五里。
庙头村 县西北二十里,有韩王庙。
龙涧村 县西北二十里。
薛村 县西北二十里。
暖泉沟 县西北二十里。
张村 县西南二十里。
朝村 县西南二十五里。
陈村 县西南二十里。
李村 县南十里。
河村沟 县南十五里。
后峪 县北八里。
宋村 县北十里。
郭峪 县北二十里。
孤灯村 县北三十里。
刘八岭 县北五十里。
甘泉岭 县北四十里,居民以陶冶为业。
纸房 县北六十里,居民以纸为业。
苍田 县北五十里。
曹村 县北六十里。
慈孝庄 县北四十里,原名横山,吕忠节公母梦月生此,今改是名。
仓西沟 县北五十里。
车厢沟 县北七十里。
窝口村 县北七十里。
黄坂峪 县北七十里,谚称孙膑倒坐黄阪峪。
亢郎村 县北八十里,一名康乐庵,有碑云:前有帝尧驻跸之洞,后有孔子讲学之所。
塔底 县北一百里。
印头村 县北九十里。
槐林 县北七十五里,山岭有回龙寺。
长泉村 县六六十五里,即河清废县遗址,居民数百家,今废。
洛庄 县北七十里。
北村 县北七十五里。
盐仓 县北六十五里,俗传汉高祖都长安运盐至此,置仓以贮之。
里甲
坊郭保 二里 | 羊义保 一里 |
芦院保 一里 | 官庄保 一里 |
赵峪保 二里 | 界村保 二里 |
白墙保 二里 | 张庄保 一里 |
曲城保 一里 | 官水保 二里 |
大张保 三里 |
新安原设十八里,因寇变地方残毁,田土荒芜,人民逃亡,存无什一。里甲寥落,顺治四年,举人韩晋舆、里民杨腾蛟等呈请归并,知县赵舍真申祥,并为六里:方羊里、卢官里、界曲里、白张里、大水里、大张里。
谨按:本邑里减矣,里之地存。凡里有可耕之地,而里无可耕之民。村镇仍旧,烟火稀疏。抚流移则恐开窝逃之端,督垦荒则难责方圆之口。蒿莱满目,生聚何年?矧民劳莫可少安,人怀逸足之想。忝斯地者,其何以宁鸿雁之心乎!
公署
县治,中为县堂。元至大四年,河涧李恭自彰德录事来新安创建,有元王纲记。明洪武三年,知县丁廷举重修。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左楹为官库,右楹为仪仗库,堂后知县宅。东为慕厅,厅东为典史廨厅。南为吏、户、礼三房,又南为观涧楼,又南为预备仓。西为承发司,司南为架阁库,又南为兵、刑、工三房,又南为映山楼,又南为官库甬。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元至正间建,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门东为土地祠,祠南为申明亭,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西为狱墙,南为旌节亭,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南为瞧楼,即县大门,旧临街市,倾颓日久,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移建于此,明末被寇焚毁,荡然一空。顺治辛丑年,知县佟希圣捐资修葺,有重修县治记。
府馆二,县门东,今存。县门西,今改为常平仓。
布、按分司,县治东,今废。
函关驿,县治西;又浴涧门西有函关驿小厅,即驿丞廨,今废。
新安递运所,在七里站,今废。
石斧涧递运所,县东三十里;系宜阳置所,在此接站,今废。
阴阳学、医学俱废。僧会司,即宝云寺。道会司,即烂柯山洞真观。
演武亭在西门外。迎侯亭,县东关内。
官马厂,县治西南城内。系宜阳县协济养马处,周匝数亩,县内有协济碑。
谨按:公署之设,原以崇法地也。自闯贼一炬,尽成荒址,官之者僦民户以听讼,经十有七年。顺治辛丑岁,知县佟希圣捐资重建,虽未尽复旧制而规模粗布,邑之父老扶杖来观者,巳欣欣相庆云。
桥梁
石桥 西门外。
尚义桥 北门外,天启六年吕都宪公建,义士张文明、义民郭路、孙学书、郭世通、马山、陈明阳、谭思明、马浮云、马鸣山、衡承久助修。
广仁桥 县东十五里牛彰铺,吕都宪公建。
博济桥 县东二十里铺,明福府承奉王修。
通济桥 县东六里,明嘉靖四十八年创建。
泥河桥 县西三里。
永济桥 县西十七里,隋煬帝大业二年置,驾涧水,长四十丈三尺,广二丈六尺;唐太宗贞观八年复修,见《元和志》今废。
利涉桥 县西二十里,薛村吕都宪公建。
怯山桥 县北七十里夫人缠,明成化二年北村居民尚升等创建。
东涧桥 县东五里,十月以木架之。
南涧桥 县南门外,十月以木架之。
阙门桥 县西三十里,十月以木架之。
仓库
义仓 函关驿前,吕都宪建。凡三楹,每岁贮谷赈济,仓前有碑曰:『吕公贮谷义仓所』,今废。
预备仓 在县治内,今废。
常平仓 在县治西,康熙五年三月知县范𬤊创建,今贮谷处。
养济院 在城西关,今废。
官库 在县堂东。
仪仗库 在县堂西。
谨按:常平之设,古救荒之善政也。岁之不易,水旱疾病之不时,何处蔑有,而余一余三,愚民每不能自为谋,前代留心民瘼,仿古制而奏行于各路,意良殷切。新安有仓,在县治内,仅收赎入上之人,不过举行故事,奸胥且蚕食其中,遇有查盘,间或代更,按籍则千百厘然,核实则升合全无,其于荒政无裨也。范令设常平,可谓有知本矣!然推行尽善,则又有朱晦庵常平之法在。
社学
东社学 县治东,嘉靖四十年,知县王训重建,今废。
西社学 县治西,嘉靖四十年,知县王训创置,勒石于学。按旧志云:田三顷五十亩,内郑驸马坟三十五亩,难以开垦,其余又多硗确不堪耕种。奉抚院详允,内征两粮,余赒贫生,夫地薄税重,所余几何?诸生无赒济之实也。
明吕都宪公为资士学田,贮谷于东门八蜡寺内,今废。
谨按:古制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族,莫不有塾师焉,此即社学之意也。真德秀注曰:取其制之近古者是也。明洪武八年,诏有司立社学,十六年诏民间立社学。正统九年,命提学官及有司严课社学。成化二年,命民间子弟愿入社学,听每社学选教谕一人,给衣巾,复其身。朔望率子弟赴明伦堂教谕言礼而退。今社学久废,故址浸没于民居,良可叹夫!
街巷
丁字街 在县前,又名新街。
学道街 在大学前。
十字街 在县治西。
里仁巷 在县北门内。
寺巷 在县小北门内。
厂胡同 在县治西南。
谨按:新邑街巷无几,居民寥寥,况经丧乱之余,桑土谁绸乎?留心民瘼者念之。
坊第
大成坊 文庙外。
河岳锺灵坊 儒学门外。
既济坊 十字街南。
承流宣化坊 县治西傍。
里仁巷坊 北门南街。
进士坊 为李哲立。
进士坊 为刘俊立。
云梯坊 为刘俊立。
鹏搏万里坊 为陈善立。
豸史坊 为李哲立。
大方伯坊 为王允立。
经天坊 为常真立。
司谏坊 为刘聪立。
进士坊 为 □□ 立。
兄弟齐名坊 为郭珏、郭瑞立。
世科坊 为张澜立。
登科坊 为方规、方泰立。
文魁坊 为新琚立。
凌霄坊 为韩照立。
丛桂坊 为张澍、张澜、张溥立。
鸿胪坊 为龚兴立。
敕封坊 为诰封吏部主事孟秋立。
太守坊 为韩廷干立,以上俱废。
进士坊 为徐自省立。
龙章宠锡坊 为诰封史科郭时安立。
天垣都谏坊 为吏科都给事中郭如星立,以上三坊俱石,今存。
天朝耳目坊 为郭如星立。
独掌丝纶坊 为牛氏同子吕孔学立。
两世铨衡坊 为吕孔学暨子吕维祺立。
孝子坊 为孝行郭价立。
贞节坊 为陈述孝妻郭氏立,以上俱废。
贞节坊 为吕维𬤊妻楚氏立。
谨按:坊第之设,以表物望,以励世教,今已倾圯第毁口化煨烬,即有存者,亦千百之什一耳。
祀典
文庙 县治东。
社稷坛 县西门外。
风云雷雨坛 县南门外。
邑厉坛 县北门外。
城隍庙 县治东。
土地祠 县治内。
八蜡祠 县东门内。
文昌祠 康熙十九年知县张绥远重建。
关帝庙 县西门内。
名宦祠 学宫内。
乡贤祠 学宫内。
河滨大王庙 县北六十里狂口镇。
后唐庄宗庙 县北六十里狂口镇。
甘上卿庙 县东,今废。
韩上柱国庙 县西北二十里庙头村,宋乾德五年重建。太宗太平兴国六年重修,碑封题『隋上柱国阎罗王之祠』。祠墓在庙后,有人疾笃,忽入其家曰:『我欲谒阎罗王。』擒虎曰:『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足矣』!因寝疾。卒后人为立庙,今名为韩王庙。
钱宣靖公祠 县西南二里。按公祠字久圯,惟翁仲一二尚存,及断碑残书稍稍可辨明。嘉靖三十年,御史江右宋仪望入晋按盐,命有司书华表,中构祠堂三楹,左右各为牲房。版筑之初,掘土得石,为寿昌县君高氏志。高为殿中丞钱纬配。纬为宣靖公之孙也。今新安无钱氏,按高志当在苏州云。后万历四十八年王公铉以城外祠废,建于西社学后,春秋祭祀。
七贤祠 在北门外芝泉书院,吕忠节公建。讲学七贤者,二程先生,邵康节先生,司马君实,明渑池曹月川讳端洛、尤西川讳时照,新安县孟云浦讳化鲤。今废。
两贤祠 城南川上书院,祀尤西川、丘方山,今废。
孟公祠 讳化鲤,邑人,以理学专祀城东门内。
乡贤吕公祠 讳孔学,赠右都御史,以乡贤专祀城内里仁巷。
吕忠节公高平祠 讳维祺,兵部尚书,以理学忠节。邑人食惠感德,建祠于高平寨,伤痍末复,专祀尚缺,崇祯时奉勅建,祀亦未举。
节烈祠 郭氏,邑生员郭时安女,适王萃秀,年十七岁,死节,邑人义之,立祠东门外,春秋祭祀。
曾公祠 讳唯,县尹,邑人建祠在城内,今废。
邵公祠 讳纯谦,县尹,邑人建,祠在东关,今废。
刘公祠 讳懋,县尹,邑人建,祠在南关,今废。
解公祠 讳应元,县尹,邑人建,祠在口关,今废。
佟公祠 讳希圣,县尹,邑人建,祠在城内。
谨按:兵燹之后,诸祠俱废,所存者城隍庙,名宦、乡贤两祠,钱公、孟公、吕公、高平吕忠节公祠。余皆布席为坛,设主为位,未有专祠也。即近年来有司为修补,但城烟未集,营匠为难,亦因陋就简耳。修举之责,日望之矣!
书院
川上书院 在城南涧上,前为两贤祠,祀尤、丘二先生。尤西川、孟云浦先生师事之。丘方山,云浦先生友事之。后为崇实楼,孟先生殁,以祀先生之。以郭士悫、黄道、杨道醇、孟化鲸配,孟云浦先生建,为讲学所。陕、洛、秦、晋之士从游甚众,今废。
芝泉书院 吕忠节公建,为讲学所,在城北芝泉上,今废。
谨按:理学渊源,河洛至孟、吕二先生直溯其源而扩其澜。典型在,望后学所瞻,但兵火之余,书院沦没,良可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