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新安率为汉族,其氏族之来,咸云迁自山西洪洞。《洪洞志》引《文献通考》:明洪武间,徙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成祖永乐元年(1403),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十四年(1416)徙山西民于保安州。自是以后,移徙于四方者不一而足。尔时洪洞地殷繁,每有迁移,其民必与,而实以大槐树为会集之所。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每次移民,设局驻员于寺,发给凭照川资云。然多无可考。有谱牒足徵者,如横山吕 系出宋相文穆公第六子居简后十二代孙。洪武初,由洪洞迁于新安。芦院裴 系出伯益后,舜封伯益于赢,因氏赢。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邑,于秦封非子孙为裴乡侯,因以为氏,今闻喜裴乡是也。六世孙陵,周僖王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始姓裴。十六世羲,汉桓帝时,赠中书令开国公,三十四世度为唐相。五十三世成,始由山西闻喜迁新安芦院。回龙山俗名寺坡山张 系出唐相九龄弟九皋后。至宋,张魏公浚子栻,于孝宗兴隆二年,始由蜀之广汉绵竹迁河南唐县。子德山,于恭帝末迁山西晋阳洪洞,六世孙琮,于明永乐初随父恕迁洛阳绀河里。清初,有张步瀛者,始迁于新安。白墙姬 系出元圣六十三代孙五车,为太原路总管,其第三子源,为洪洞令,明初不仕,携儿子迁于新安关址,徙白墙。克昌邵 系出宋邵雍十九世孙让,明永乐中由洪洞迁新安。辛庄孙 洪武初孙廷由洪洞迁新安。城内许 洪武初徐启伦由洪洞迁新安。横沟常 洪武初常福由洪洞迁新安。侯沟侯 先由云南迁洪洞,洪武初由洪洞迁新安。北关龚 洪武初,龚大郎由山西夷山迁新安。邱沟邱 其先山西翼城人,元末邱德仲始迁新安。王庄王 南宋时由山西洪洞迁新安下石井,洪武初王十二始徙王庄。韦庄翟 洪武初翟宗高自洪洞迁新安。庙头邓 洪武初邓举由洪洞迁新安。城西街郭 洪武初郭奈由洪洞迁新安。东阳镇蓝 洪武初蓝锦由洪洞迁新安。石寺刘 洪武元年,刘从义由洪洞迁新安。柳 洪武初柳旺由洪洞迁新安。贾 贾政于元末由洪洞迁渑池石河,洪武初迁新安。石井于 洪武二年,于大公由洪洞迁新安。徐 亦于洪武二年同于姓由洪洞迁新,时为姻亲。赵 系出宋某节度后,元末由山西垣曲大赵村迁渑池石门,即今之赵沟,又徙新。羊义张 张聪于明初由山西闻喜迁新安。高平寨郭 洪武初由洪洞迁邑西之南庄。明末郭三光徙高平寨。火虫驿王 洪武中王兴由山西洪洞迁新安。滩子沟介 元末介老八由山西介休迁滩子沟。西关董 洪武初由山西高平迁芮城,后徙新安。骆岭李 洪武初由山西洪洞迁新安骆岭,又迁栗园。车箱马 洪武初由洪洞迁罗家河,又徙济源之毛田,后徙新安盐仓,又徙车箱沟。流水河冯 明初冯自勉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迁新安。王岭王 明初由洪洞迁新安。郑坡郑 郑春于明初由洪洞迁新安。铁门张 明初由洪洞迁偃师,清乾隆中迁鲁山,继徙洛阳,又徙新安。余村余 明洪武初余万成由山西洪洞迁县西克昌南之余村。皆由山西迁来者也。如城东街郭 元举人、金华府教授郭奉先,于元末由山东高唐州迁偃师,洪武初由偃师迁新安。西街黄明永乐中由山东肥城县迁新安。掌礼沟王 其先,山东诸城王贵于明初以总旗为伊厉王守寝园,遂为新安人。孔沟孔 唐德宗时由曲阜迁洛阳孔寨,明初孔尚汉兄弟二人徙新安。马行沟李 明天顺中李玉由山东夏津迁新安。城内孟 其先陕西郃阳人。洪武初孟好古偕其兄弟来居新安。刘黄岭刘 明洪武中刘卜由济源南姚迁居新安。老井孙 明燕王时孙施年自南京豪州迁洛阳,闯贼之乱徙新安。上河佟 其先辽东人。顺治时,佟希圣官于新,其子孙遂为家焉。皆由山东、陕西等处迁来者也。又若龙涧韩 隋上柱国擒虎之后,世居新安无徙。城内钱 宋宣靖公之后,世居新安。石寺南 其祖传为唐时旧家,宝云寺石幢有李重贵妻南氏,则新安南姓由来久矣。窨头陈 其族谱载,始祖思明葬盐仓,以下七世失考。明初陈鳌至今已十八世,窨头老坟又居思明以上,则为旧家可知。则本地之土著也。无徵证者略而不载。其他五头西坡有回族民四十户,计三百二十余口。铁门十余户,五十余口。举以贩牛羊皮、开牛、羊肉馆为业,与汉族杂相往来,无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