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

汉建安瓦砚文

右瓦琢砚。砚额刻:“当其为瓦,讵知为砚?及其为砚,仍可为瓦。吾于是有感于物化。”凡二十四字,篆书,无款识。砚阴刻“建安十四年”,隶书,与《汝帖》汉州辅碑残字极相似。铭文篆法,亦秀健有古致。初,为寺上村农人刘文藻之弟掘地得之,现存庙洼刘卓家。

大唐州录事参军王文骘夫人赵氏墓志铭

右赵夫人墓志石,藏河南图书馆。民国十九年(1930)二月,河南赈灾,运沪展览。拓石约一尺二寸,十八行,行十八字,楷书。

千唐志斋石刻

右各石刻类,近人于洛阳搜掘得之。今为铁门张伯英钫收置藏于家。碑碣多以千数,皆唐物也。章太炎炳麟曾以隶书榜诸藏石之室,曰“千唐志斋”。书法刻工,故不能一律佳妙,然所藏既富,当为考石者所不能废。张氏已着手另编专书,不复详载。

宝云寺尊胜幢

右幢两层四面。上层佛像,下层记述。一面:唐开元十年(722),沙门留仵建;下刻大中五年(851)薛瓶移幢之由。一面:开元十一年(723)寺僧弘亮刻。一面:后唐清泰三年(936)寺主僧行柔思刻。一面:宋天圣十年(1032)李重德为其兄重贵刻。

按:《唐书》武宗会昌五年(845)诏毁天下佛寺,僧、尼并勒归俗,东都只留二寺,今经幢亦奉敕推倒。则当日宝云寺之被毁也可知。又李重贵,史称其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而未书其姓,幢载其妻“南氏”足为史事补遗。

宋扶风郡马公墓幢

右幢六方:前方序马公世次名讳、卒葬年月,末方梵文。旁有音译,勘资考证。宣和七年(1125)建。石存铁门张氏。

画灵惠侯兼修扑水记

存。正书。绍圣元年(1094),碑记李阳冰灵惠侯之神及祈雨扑水泉之灵应。石在尤彰二郎庙内。

吕坦庵神道碑

存。正书。雍正三年(1725)张汉书。碑阴韩崇孟书。在泥河桥东。

先农坛碑

存。隶书。雍正五年(1727)王元蘅书。笔力雄健。在函谷关内。

响马洞顶碑

在堰峪寺沟。乾隆间知县刘梦柱建。文云:“此系盗窝,嗣后永远禁止,不准居民人等挖窑替住。违者以匪类治罪。如地保失察,一体连坐。”

横山吕氏石刻

石存横山吕氏祠堂,共二十种,俱忠节公官南户部时刻物。

按:旧志无金石一门,此次采访,金类无多,自清和观、玄帝庙二钟及城隍坐像外,余均无可录,故不另列目,姑附石以存。石类碑刻,则取文有义法,字可临摹及人与事足以传世而行远者录入,否则宁付阙如,不敢滥登。读者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