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井
新安环境皆山石,田若梯,故无水利可言。其西北一带高原,水源尤弱,辄凿井而不能得饮,矧言其他。惟涧、畛两水,有清以来,穿有渠道,辅以井眼,不无微效,但寥寥涓滴,为润不溥。民国初年,省令振兴水利,县设水利局。然以工艰费巨,第具空名,旋以裁撤。十六年(1927)后,县政府设建设局,再为提倡,一时渠井穿修纷如。计渠之开自畛水者十,开自涧水者十九。而涧水诸渠,今圮其四;畛水诸渠,亦圮其二。井之坍塌,自不待言。何哉?提倡无人、修凿无力故也。兹将存废各渠及新旧各井备述如下:
- 作霖渠 在县西庙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庠生邓会午、邓金渠等创修。宽五尺,深四尺,长五里。自铁门东北引涧水入渠,经芦院村南,灌韩都湾、庙头南地。
- 天成渠 在县西省庄。由华严寺口引龙涧水入渠,灌省庄以东至羊义东沟地。渠宽二尺,深一尺余,长一里有奇。
- 玉泉渠 在县西庙头东。清同治间邓相如、邓九凤倡修。宽二尺,深三尺,长三里。引龙涧村南白衣堂水,经崔圪塔。
- 金龙渠 在县东。清光绪五年(1879)用江浙义赈款修。宽五尺,深四尺,长约五里。引涧水灌尤彰、二十里铺地。
- 公议渠 在县东阳镇。清光绪二十年(1894)郭深之倡修。宽五尺,深五尺,长约三里,灌东、西阳镇地。
- 通涧渠 在县东火虫驿。清光绪五年(1879)用江浙义赈款修。宽五尺,深四五尺不等,长约五里。二十年(1894)侯守诒续修。自八陡山北引涧水入渠,灌八陡山东至杨广屯地。
- 通济渠 在县西铁门东。清光绪五年(1879)赵可珍、杨振廷、孙玉琦等用江浙义赈款倡修。宽三尺,深四五尺不等,长约七里,上自青龙山引涧水入渠,下至辛庄。
- 见龙渠 在县西鸿山下。一名“桃园渠”。清光绪五年(1879)刘景命、刘森等用江浙义赈款修。宽三尺,深四尺,长一里。引涧水灌嶡山东寨湾地。
- 克昌渠 在县西。清光绪十二年(1886)邵重光等修。宽三尺,深五尺,长约五里。自五里铺引涧水,经辛庄北入克昌境。民国十七年(1928),邵廷赞、邵曰潮等引水下至官庄沟东。
- 上庄渠 在县西。清光绪十九年(1893)韩合镇修。引玉梅河水入渠。宽二尺,深一尺余,长一里许。
- 水源渠 在县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清扬、樊嵩山等修。民国元年(1912)张清和、樊清亮续修。引玉梅河水,由上流河石龙嘴至水源村东。渠宽二尺,深一尺余,长三里。
- 玉梅渠 在县西铁门东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杨甲荣修。宽二尺,深二尺,长一里余。引玉梅河水,灌玉梅村地。
- 涧龙渠 在县西七里站。清光绪十九年(1893)郭山立、郭城固等创修。宽二尺,深三尺,长三里。引羊义南水磨下泉水并龙涧河水,自绿雨湾东入渠,灌七里站地。
- 龙山渠 在县东柳湾。民国十三年(1924),郭建刚、张廷和、马树立修,凿奎楼山南麓为洞,引涧水由洞入渠。宽五尺,深四五尺不等,长约三里。
- 普济渠 在县西嶡山。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杰、刘景周修。引涧水入渠,宽二尺,深三尺,长二里。
- 永清渠 在县西北圪塔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王材修。引黑龙潭水入渠,渠宽三尺,深五尺,长三里半。
- 涌泉渠 在县西北石寺。清光绪六年(1880)柳正德等倡修。引畛水灌石寺西北地。渠宽二尺,深三尺,长三里许。有碑。
- 仁义渠 在石寺东。清光绪九年(1883)贾金方修。宽二尺,深三尺,长约三里。有碑。
- 涌源渠 在县西北张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永福、林金镜、李玉花等修。西引畛水入渠。宽二尺,深三尺,长约三里。有碑。
- 云水渠 在县北官水磨村。创修失考。西引畛水灌村地。渠宽三尺,深二尺,长约一里。
- 畛封渠 在县北陈湾。创修失考。宽四尺,深二尺,长约三里。
- 接流渠 在县北横山。清光绪五年(1879)吕伟、王曰都等用江浙义赈款修。宽五尺,深三尺,长五里许。西引畛水入渠,灌大河口、南花园、横山、眷兹等村地。
- 挽澜渠 在县北狂口。民国二十三年(1934)孟昭禄、李清修等用京沪豫灾筹赈协会款修。宽三尺,深三尺,长二里。
- 协心渠 在县北横山。民国三年(1914)吕若兰、吕绳武等修。宽二尺,深三尺,长约二里。系西引畛水灌横山以西地。今废。
- 同乐渠 在县西北谷堆村。清光绪三十年(1904)衡子甫修。引畛水入渠。宽二尺,深一尺,长二里。有碑。今废。
- 共和渠 在县西铁塔山东。民国九年(1920)孟宪章等修。十八年(1929)谢鸿恩续修。西接涧龙渠至铁塔山东,灌泥河东西地二百五十亩。今废。
- 安乐渠 在县东安乐村。民国十年(1921)吕荣汉等用赈款修。由火虫驿三里河引涧水灌地四百亩。今废。
- 金洞渠 在县南涧水南岸。民国十年(1921)黄元凯用赈款修。由寨湾引涧水入渠,灌暖泉沟、河南地十余顷。今废。
- 龙首渠 在县东涧水东。民国十年(1921)郭大全用上海北方工赈协会赈款修。自鲍庄东引涧水入渠,经五里铺,灌八陡山东西地八百亩。今废。
渠为村众公共,井乃一家私利。新安穿井溉田由来已久,率在涧、畛两岸。深二三丈或四丈。井眼用砖石砌成,间有土性坚结,只用砖石砌一井面,便可经久。清光绪五年(1879),江浙义赈协会会员金福曾、熊祖诒来县贷赈助款倡修多井,为利益溥。民国十七年(1928),县建设局浚修坍废或更行新凿,先后共井一百八十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