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祠

专祠之立有三:一名宦中之仁贤令尹,民不能忘者,或建生祠于前,或寄去思于后。总三人曰刘、曰陈、曰佟。又有未祀名宦而先立专祠者,总四人:曰曾、曰邵、曰解、曰王。此七祠今多就圮,业合陈佟于一祠,余则于祠址为坛以祭。又补旧《志》所遗专祠一人曰周,一乡贤中之德行闻望可为后进矜式,所谓乡先生没而祀于社者,凡有三:曰孟、曰吕,仁孝曰吕忠节。再按:乡贤与名宦昉于明初,其前已有二祠,曰韩、曰钱。凡与此者,人各一传,彙见名宦、乡贤,兹不更及,惧复也。至未入名宦者,则传列循良,以为续举之地。一节孝中之巾帼贤媛在前,明已建专祠者,得一人曰王烈妇。其传今彙节孝,以祠附此,卷总计几一十有四。

名宦专祠 凡八人。明六今二,内已入名宦者三,待举者五

周公祠 为明知县周迪立。祠地今莫考,据保定府仕迹志补。传详政略,今尚未入名宦。

曾公祠 为明知县曾唯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县城内大街,门南向,其传详循良,今尚未入名宦。以下四祀皆久圮,春秋祭文失传。韩《志》后按有云:兵燹之后,诸祠俱废,所存者名宦、乡贤、钱、孟、吕公五祠,高平吕忠节公祠,余皆布席为坛,设主为位,未复专祠也。修举之责,日企望之。嗟乎!今所复者有几哉?益令人耿耿不置耳。

邵公祠 为明知县邵纯谦立,祠制同上,在东关南向。其传详循良,今尚未入名宦。

刘公祠 为明知县刘懋立祠,制同上,在西关南向,其传详名宦。

解公祠 为明知县解应元立,祠制同上,在西关南向。其传详循良,今尚未入名宦。

陈公祠 为明殉难知县陈显元立,其祠三楹,左右庑各三楹,门三楹,围墙四周。在函谷关内路北,康熙四十六年,前令陆师创建,邑人旧立垂芳碑一通,在东门内八蜡祠之前。祭文曰:丹心贯日,浩气凌霜。功存民社,义振纲常。国家完节,乔梓流芳。肇兴新宇,祀事孔彰。其传入名宦。又按:君同其子某守寨。君死子殉,土人并痤君旁祠内,亦祔主祀之。雍正间郡守张汉题一联云:是父是子,死孝死忠。今其祠多倾颓,于乾隆三十年知县邱峨概为整建,焕然一新。城内佟祠亦就圮,并移其主同祀于此。更易春秋祭文曰:煌煌姱节,子孝父忠。谁能嗣美,后来者佟。浮税既蠲,令闻无穷。哀感乐利,其泽攸同。

佟公祠 为国朝知县佟希圣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城内大街,南向。祠内有感戴碑一通,其春秋祭文曰:宦业炳彪,明禋勿替。新土食恩,利垂万世。其传入名宦。今祠敝坏,移主于陈公祠同祀,以其地建外委署。

王公祠 为国朝知县王登魁立。祠制同上,在城内义学后,南向。祠前碑一通,春秋祭文失传。其传详循良,今尚未入名宦。

乡贤专祠 凡五人,隋一,宋一,明三。在立乡贤前者二,后者三。

韩柱国祠 为隋柱国韩擒立。按:韩佟《志》名擒虎,今本隋书去虎字。其祠在县西二十五里庙头村,额曰韩柱国祠,俗呼韩王庙。正殿三楹,拜殿三楹,前以舞楼三楹为门,南向,周以墙垣。祠后即其墓,高丈余,树柏成林。相传春秋祭文曰:柱国隋朝,平陈有功。载在青史,万古攸崇。明初又祠乡贤,其传入乡贤。

钱宣靖祠 为宋学士钱若水立。旧在县西南二里煖泉溝西,墓前佟《志》引旧《志》云:祠宇久圮,惟翁仲一二尚存及断碑残书稍稍可辨。明嘉靖三十三年,御史江右宋仪望入晋按盐,命有司树华表,中构祠堂三楹,左右各为牲房。版筑之初,掘土得石,为寿昌县君高氏志。高为殿中丞钱纬配,纬为宣靖公孙,其《志》见艺文后。万历四十八年王令铉以城外祠废,建于西社学后。康熙间前令陸师重修,门临大街,正祠三楹,围墙四周。春秋祭文曰:忠孝植性,道骨仙凤。急流勇退,澹怀功名。理学啟后,接统孔孟。俎豆馨香,万世推重。明初又祀乡贤,其传入乡贤。按:旧传与宋史不合,今本史传另订,并易春秋祭文曰:不遑将母,移孝作忠。制边整肃,尽瘁匪躬。诏书实录,直笔可风。年虽未艾,寿世无穷。

孟光禄祠 为明理学孟化鲤立。正祠前后各三楹,门二重,亦各三楹,围墙四周,在东门内大街,南向。门外有碑,有照。壁有坊曰:伊洛源渊。春秋祭文曰:亚圣的传,近宗伊洛。一代真儒,两垣先觉。其传入乡贤。

吕仁孝祠 为明右都御史吕孔学立。正祠三楹,二门一楹,大门三楹,围墙四周。初在仁孝巷,开门西向。后改入东西大街,南向。街南有照壁一座,以公尝旌孝旌义,邑人请额其祠曰:仁孝。春秋祭文曰:纯孝间钟,仁德轶群。义方垂训,大厥后崐。其传入乡贤。

吕忠节祠 为明殉难尚书吕维祺立。按:崇祯十五年恤典,于葬祭谥荫晋秩外,并奉旨建祠崇祀。邑人又公请立专祠,已拟于仁孝巷东,仁孝祠之北,筑基兴工,以兵荒频仍,中止。每春秋祭祀。前令多借其高平寨私祠行礼,后又祔主于其父仁孝祠中合祀。其初春秋祭文曰:起家高第,接统斯文。位兼参赞,心竭经纶。孔经衍义,周庙致身。煌煌大节,俎豆千春。合祀后以两文接贯为一。其传入乡贤。

节孝专祠 明烈妇一人

王烈妇祠 为明王萃秀妻郭氏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东关路南郭氏墓之前北向。春秋祭文曰:幼娴女训,夫亡亦亡。从容就义,贞烈无双。其传彙入节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