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新编《新安县志》就要出版了。我,作为一个生在新安、曾经在新安战斗过几十年的老兵,翻阅百多万字的县志稿,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衷心向中共新安县委、县政府以及为新编《新安县志》付出无数心血的县地方史志总编室的同志们表示祝贺,是他们为新安人民做了一件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新安置县始于秦,至今已有 2200 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创造了新安的历史;同样,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践,也锻炼了新安一代代的人民。西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乃至于民国,特别是当代,新安人才辈出,为新安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安旧县志的编纂,始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此后曾八度续修或重修。这些旧本县志,保存下来的不多,都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旧时修志,虽然提出有存史、资治、裨风教的宗旨,但都是为当时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且内容有很大的局限,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内容很少涉及。 新编《新安县志》,则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编纂的社会主义新志书,是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它全面地记述了新安古往今来的历史,并本着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突出地反映了近现代帝、官、封反动统治和军阀混战给新安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如实地记载了新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历史。早在北伐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开展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新安为豫西早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县先后有 300 多名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有 1000 多名革命志士参加了人民抗日武装—黄河支队;还有数以万计的民兵、区干队,在中共新安县委和抗日政府的领导下,与日、伪、顽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一直战斗到日本侵略者放下武器。解放战争时期,新安为豫西解放的第一座县城,新安人民又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热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编《新安县志》如实地记载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85 年这 36 年间,新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绩和失误,肯定了反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解放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客观地记述了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 年“大跃进”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这些沉痛的教训,记入志书,以戒后人。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纠正“左”的错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为振兴新安所做的不懈努力,也做了较详细的记述。

新编《新安县志》内容丰富,部类齐全,资料翔实,体例完备,文风端正。它不仅贯通古今,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保存了有关新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为人们全面地认识新安,从而进一步振兴新安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也是工作在新安的每一个干部的“资治”书,也是全县人民认识家乡、建设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乡土教科书。新编《新安县志》必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重大作用。

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会长 李之放

1988 年 5 月

序二

新编《新安县志》在省、市地方史志编委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县志总编室全体同志的多年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及有关部门和诸多老同志的通力协作,终竟其功。值其出版之际,我们代表全县人民,谨向县志总编室的编辑、工作人员及所有为新编《新安县志》做出过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新安修志始于明代嘉靖末年,历经清代和民国,屡有新修和重修,相沿累积了几部可贵的历史资料。但是,新安历代旧志,都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上,重在颂扬官宦士绅的“政绩”和“功德”,旌表饱含血泪的“忠孝”和“节烈”,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生产的发展则着墨甚少,甚至附和一般人的偏见而自轻自贱,妄称自己是“三等小县,地瘠民贫”。至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普通人民群众,则更无其历史地位,即使偶有入志者,也多被丑化和歪曲。这自然是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偏见所致。

此次重修《新安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新安自秦置县以来的 2200 余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土民情、人物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有的篇章远涉先秦,甚至溯源于新石器时代,深刻反映了我们这块古老土地的悠久历史。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新安这块土地曾是华夏民族先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创造过繁荣的古代农业和制陶业;春秋、战国以至汉、魏,这里的采煤业、冶铁业历久不衰;宋、元时期,又发展起来作工精美的细瓷工业和硫磺的开采、冶炼工业。所有这些,都表明勤劳朴实的新安人民曾用自己的双手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创造过足可以引为自豪的光荣历史。所谓“三等小县,地瘠民贫”云尔,虽然可以用来说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压迫、盘剥新安人民的历史侧面,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我们这个丘陵山区县的无知和偏见。新编《新安县志》,虽然内容横涉百科,但它一反历代旧志的惯例,着力记述了本县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和普通人民群众的丰功伟绩;同时把经济志作为整部志书的重点,详尽地记述了本县农、工、商各业的历史和现状,门类齐全,资料丰富翔实。特别结合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溯源本县历代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全面介绍了本县矿藏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为新安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

新编《新安县志》,既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乡土历史教育的不可取代的教科书,又是进行现代化建设,振兴新安经济的“资料库”和“信息库”。愿全县人民以此为鉴,明古识今,继往开来,为开发新安、振兴新安做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贡献。

中共新安县委书记 刘典立

新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兴敏

1988 年 5 月

序三

去冬今春,我们先后担任了新安县党政主要领导职务。上任之初,为全面了解新安县情,欲索县志一阅,得悉新编《新安县志》正在付印。粗阅志稿之后,获益匪浅;掩卷沉思,感慨良多。

地方志为一方之百科全书,也是我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新安有志始于明代,断于民国。最后一部县志成书,迄今已 60 余年。当代这 60 多年间,正是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时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 40 年来,新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一辈的艰苦创业,新一代的开拓进取,丰功伟业,光昭日月。历史,理应记下这光辉的一页。数百年的修志传统,如果断于我们这一代人之手,我们将愧对祖先,愧对后人!

80 年代初,前任新安县党政领导同志,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组建了我县地方史志机构,开创了编纂社会主义一代新志的艰巨工程。在上级史志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前任县党政领导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史志办全体同志的辛勤工作、不懈努力下,新编《新安县志》历经八载,终竟其功。值此新县志即将问世之际,我们谨代表县委和县政府,向具有远见卓识的前任县党政领导同志,向为编纂新县志付出大量心血的县史志办全体编辑及工作人员,向所有为新县志做出贡献的有关部门、同志及各方有识之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新编《新安县志》,是一部长达百万余言的宏篇巨制。它纵贯古今,横及百科,以正确的观点,翔实的资料,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手法,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新安的历史和现状。不仅填补了当代数十年史志资料的空白,而且反映了新安建县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旧史志资料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考证、筛选和整理,补其缺,弃其芜,纠其谬,存其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它更遵循详今略古的原则,以浓墨重彩,着重记述了新安当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沧桑巨变,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部古老的文明史。新县志把新安的历史追溯到地老天荒的新石器时代。遍布县境的古文化遗址,琳琅满目的出土文物,表明我们的祖先曾以高度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足以使我们引为自豪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是一部沾满血泪的苦难史。两千多年的漫漫长夜,艰难岁月,包含着多少忧患,多少艰辛!连年的灾荒,但见豫陕路上,饿殍载道,哀鸿遍野;频繁的战乱,且听函谷关前,人喊马嘶,狼嚎鬼哭。历代新安人民饱尝了灾荒战乱和颠沛流离之苦。

这是一部英雄的革命史。从历代农民起义的刀光剑影,到当代人民战争的隆隆炮声,新安大地上英雄辈出,新安人民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战歌。展开新县志,可以看到老一辈革命家黑夜中点燃的星星火种;看到“黄河支队”驰骋疆场,痛歼日军的战斗足迹;看到陈赓兵团金戈铁马,飞渡黄河,挺进豫西的威武队列;看到新安儿女参军参战,支援前线,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滚滚铁流……一代英雄人民,一部英雄史诗! 这是一部经济建设的发展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手工操作的制陶业,人拉筐载的采煤业,“红星乱紫烟”的冶铁业,直到今天机械化、电气化的现代工农业生产,新县志以丰富的史料,可信的证据,系统而深刻地反映了新安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其中又以较大篇幅,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性巨变: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来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千百年来农民生活中最为突出的温饱问题,第一次得到解决,部分农民开始走上富裕之路。工业生产蒸蒸日上,稳步发展。11 家县重点企业,机声隆隆,溢金流彩。新落成的新安电厂,被誉为“豫西明珠”,为新安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更为光辉的前景。乡村企业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方兴未艾。城乡公路四通八达,车辆穿梭,喇叭声声。新安大地上,到处响彻现代节奏的时代乐章。

读史可以知古,更可以鉴今。新编《新安县志》,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部珍贵的历史教科书,为当代以至后世的领导者提供了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为各条战线的专业人员提供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丰富资料,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件无价之宝。它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振奋全县人民的革命精神,激发人们认识新安、热爱新安、建设新安、振兴新安的壮志豪情。愿全县人民以史为鉴,不忘过去,珍惜今天,放眼未来,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社会主义航向,为把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再展宏图!

中共新安县委书记 高根超

新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四林

1990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