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
五代
张氏 五代后汉王玗妻。曾祖弘、祖益、父知章。其先,京兆韦曲人也。节五代后汉泾州观察巡官王德成《清河郡太君墓志铭》于下。
志云:清河郡太君张氏,即累赠太常少卿王公玗之妻,泰宁军节度副使筠之母。其先,本京兆韦曲人也。曾祖弘,祖益,名高许史。族本崤函,父知章,唐盐铁转运副使。太君始笄之岁,绰有闲澹之风。属黄巾贼起,徙家于汴,乃适于累赠少卿。恭承旧训,爰结良缘。奉舅姑于高堂,服勤夙夜,睦宗亲于异族,涉历寒暄。生长女,适河间俞氏;次子,即今泰宁军节度副使;次女,适单州都粮科侯氏,亡何,赠少卿,先太君而亡,于今九年。叹桃李之半凋,先归有恨;念箕裘之已继,从事无忧。洎乎终丧,不改夙愿,常素服蔬食,礼佛诵经。晋开运元年(944),封清河郡太君;今朝乾祐元年(948),又封清河郡太君,皆从副使品秩。至乾祐三年(950)秋,遘疾于东京道德里之第。享寿八十有五。遗语曰:“我以内典是依,尔以俭葬为戒!”副使于是自兖解官,奔赴丧事。念当罔极,痛切至诚。即以明年冬,葬于河南府清河县长泉先少卿之墓。
宋
高氏 宋钱纬妻也。曾祖乾,祖遇,父继明。节宋上柱国朝靖郎尚书王瑜《宋寿昌县君墓志铭》于下。
志云:夫人姓高氏,宣仁圣烈后之从姑也。曾祖乾,赠户部尚书,今追封冀国公。祖遇,赠率府副率。父继明,故任内殿崇班阁门祇侯。夫人适中丞钱公讳纬,枢密副使宣靖公若水之孙,集贤殿修撰延年公之子,夫人其冢媳,封寿昌县君,以后族赐冠帔。后殿中君四十年而卒。夫人六岁,母陆氏亡,悲哀如成人。事继母孝;及事舅姑,甚得妇道;居尊卑间,顺睦,人无间言。初,殿中君力学取科第,夫人有助焉。善祖师七十二候肉蠕之术,累验,然不为他人道说。而志于女工,喜读书,通音律,识哀乐声。殿中君为新兴守,因燕集,夫人闻乐声哀,忧之。居数日,殿中君病卒。夫人寡居守节,治生有法。遇内外族,不觉有纤毫厚薄。殿中君有房侄,与其妇皆亡,二女贫无所归,夫人为尽力以嫁如己孙。恤孤贫,乐施与,不问有无。元祐初,太皇太后权同听政。高氏例推恩,夫人不守,悉推于众弟侄。平生诵佛书,不一日辍也。二男:长侯汾州录事参军,康侯、处州遂昌县令。五女:长适比部郎中郏亶,次适通直郎石宗彝,次适徐州司户参军王嵎,次适都官员外郎张公亮,次继归宗彝。石氏、张氏皆先亡。孙男七人:邈、廻、尊、东、束、束、来。初,长侯娶潘氏、姜氏,相继卒,夫人育诸孙,自幼及壮甚有恩。长侯官不达,贫无以养亲,复娶归氏,苏之大姓也,因家焉。长侯亡,康侯以便亲,调东南官,夫人不忍弃归氏及诸孙,竟卒于苏,享寿八十有五,实绍圣二年(1095)春也。葬河南府新安县新乡夷子里暖泉村,祔殿中君之墓。
元
高氏 赵庆妻。年二十一庆亡,遗孤幼。高亲耒耜,抚子成立。元统三年(1335),旌其门。年九十五卒。《府志》
张氏 李彬妻。年十九彬亡,遗孤三岁,母家怜氏少,欲嫁之,张誓不易操。有司以事闻,旌其门曰“坚节”。《府志》
明
牛氏 明赠户部右侍郎私谥敦懿吕乡妻,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节维祺之祖母也。氏奉姑至孝,每事必曲致其欢;佐处士,生事死葬,皆尽厥成;始终敬两兄不替。处士亡,才二十九龄,抚两孤-孔学、孔教,恩勤备至。宵旦纺织,辛苦课读。有欲夺其志者,辄毁面垢形,塞耳闭目以示之,终身不御铅华。家素贫,尝至辍火,苦以手指营馆未尝称贷。年至七十八而终。刘自洁《定性斋文集。吕氏五节妇传》
郭氏者,王萃秀之妻也。萃秀病卒,郭氏殉焉。兹节录孟化鲤《王烈妇墓志铭》于下。
志云:烈妇者,新安庠生郭时安之长女也。年十有七,归王萃秀,年余而病伤寒,累数日不汗,烈妇昼夜侍。秀病三日不食,烈妇亦三日不食。秀死,烈妇吁天痛哭,誓以死殉,声出气绝。仆地,少顷乃甦,甦而又哭,如是者再。舅姑、诸姑、姊,妯娌多方慰喻,烈妇不应,不食七日,舅姑知其志,昼夜防守惟谨,不得死。迨秀葬前二日,烈妇有喜色,奉姑饮食,亦自饮食如平昔,复谓姑、姊、妯娌曰:“未亡人必不欲生,第此时未肯死,葬我良人,归宁我祖我父,当求一死矣!”家人亦为然,防少疏,烈妇遂趋后园树引绳就毙。盖万历五年(1577)四月十六日也,年仅十九。呜呼!方萃秀之死也,情激心烈,慷慨一死,犹或易也,至于迟至数日,父母戚属之缱绻,姑姊妯娌之慰喻,曾不能一移其初心,从容就死如此,虽古哲人达士委命何加焉?烈妇盖非独能死也!讣闻之朝,人人恸愕。邑侯张公,恭临其丧,而脂韦之士,怀二心之臣,闻烈妇之风,亦可以愧矣!讵直为女流龟鉴哉!烈妇母董氏,生烈妇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五月十六日。是年,同萃秀合葬邑城东文峰阴。
陈氏 李明龙妻,上虢陈大新女。崇祯十四年(1641)流寇破城,妯娌二人不辱,同死节。新采访
某氏 郭柱庵妾。幼以良家女坠入平康,耻操里中业,适柱庵作妾,庵死,氏亦殉。新采访
刘氏 李登英妻。登英击贼被害,誓以身殉。亲党劝以遗孤尚存,宜稍宽抚之成立。子祥,后登进士第。《旧志》
吕氏 张应元妻。孝事姑,姑病,刺指血和药,病遂愈。《旧志》
李氏 陈科妻。嘉靖时人,世居陈家岭。夫亡,抚孤自守。万历十六年(1588)大荒,出豆五十石,谷百余石,以活饥者,舍席以葬死者。年九十二而终。《旧志》
郭氏 陈述孝妻。年十九夫故,抚孤育孙,历奇荒不变。佟志载“有贞节坊”。《旧志》
邱氏 黄居宽妻,方山先生女。幼娴闺训,恪守妇道。历节六十余年,寿九十余卒。《旧志》
张氏 王任贤妻,高平寨人。孀居,贼破寨,死焉。《旧志》
燕氏 范声国妻。崇祯六年(1633),贼至,氏女方十二,惧被辱,持刀杀其女,并自杀。《旧志》
朱氏 孙养正妻。闯贼破城,携养正负粮,氏执衣袂不肯舍,贼系其臂使去,氏大骂被杀。贼义之,用血书其壁曰:“此孙养正之妻。”《旧志》
史氏 燕之龙妻。崇祯六年(1633)贼至被执,不屈,死。《旧志》
张所有妻女五人,闯贼至,惧辱,俱自缢于一树死。《旧志》
王氏 李化龙妻。崇祯癸酉(1633 年),流寇自北渡河,氏居西渠村,贼至,子甫三岁,弃而不顾,自缢于南山树下。《旧志》
李氏 傅光成妻。崇祯六年(1633),避贼于张庄土洞,贼攻洞,跃身崖下死。《旧志》
李氏 王尊贤妾。流寇破城,被执不从,死。《旧志》
某氏 刘四妻也。流寇之乱,被执不从,死之。贼书其墙曰:“刘四之妻死处。”《旧志》
鹞子泉烈妇 崇祯时,流寇之掠县北也,妇被执,佯从之,行之鹞子泉,突跃入水中,贼呼不出,大怒,以枪刺之死,泉水尽赤。《旧志》
学宫后烈妇 妇被贼掳,不从,被杀于学宫后。《旧志》
学宫后烈女 女被贼掳,不从,断足而死。《旧志》
城隍庙路南烈妇 妇被贼掳,惧辱,仆地不起,贼强解其襦,相持半日,坚志抗拒,被杀。《旧志》
仝烈女 仝爱国女,年十四,崇祯七年(1634),闯贼执之,不从,死。《旧志》
仝烈女 仝希曾女,年十三。流寇掳携不从,投崖死。《旧志》
樊烈女 生员樊从俭女。年十四,被贼掳,不从,骂贼而死。《旧志》
曾氏 衡应元妻,元死,年二十七,守贞五十四年,寿八十一终。福藩旌其门曰:“贞节可风”。《旧志》
郭氏 孙继猷妻。年十九岁猷亡,坚节五十余年。奉文旌表其门。《旧志》
牛氏 孟大举妻。年二十二岁举亡,誓不他适,抚二子,完节五十九年。天佑时,奉文旌表。《旧志》
张氏 赵玳妻。年十八玳亡,事翁姑,抚幼子,历六十余年。奉文旌表。子国璧,官四川成都府经历。《旧志》
白氏 刘禹浚妻。年二十九岁浚亡,苦守,抚二孤,寿八十一。奉文旌表。《旧志》
刘氏 韩守珽妻。年二十九岁珽亡,贞节自守,织坊育子。寿六十余岁而终。《旧志》
郭氏 吕维祺妻。孝侍舅姑。及维祺贵,氏服御一如农家;事无巨细,必亲料理。姑病,焚香自减寿求代,姑寻愈。闯寇破京师,向阙再拜曰:“世受国恩,耻为异代人。”感病不食,旬日死。《旧志》
张氏 马毓龙妻。翁病瘫痪,氏饮食奉养,出人扶掖,历十年不懈,翁得以天年终。邑人以贤孝呈官求旌,以为有“唐氏乳姑”之风。《旧志》
马氏 韩赵璧妻。崇祯十五年(1642),寇陷城,与弟妇陈氏,同被执不屈,骂贼遇害。知县陈公显元以事上闻,曰:“妇人不识字,节操凛然,非天特笃厚,其家何以得双烈之并着!”题其墓曰“一门双烈”。《旧志》
郭氏 吕维喜妻。年二十三喜亡,寇陷城,奔母家,弟允泓欲匿之。郭曰:“我寡妇也。万一不密,岂可见贼?”与弟妇张氏同投井。贼至,更下石。惨烈人不忍闻。《旧志》
张氏 郭允泓妻。父芮与夫皆庠生。寇于大中破城,夫姊郭氏同入园,姊先投井,贼欲掳之,大骂亦投井。贼怒,投石碎其尸。一时称为“二烈妇”。《旧志》
李氏 刘光位妻。居北冶镇。贼欲掳之,杀刘以绝其望,氏抱夫尸骂且哭,亦被杀。《旧志》
张氏 杨让妻。年二十二岁让死,矢志受贞,抚二女。又计曰:“女不若侄”遂立侄继宗为嗣。奉文旌表,匾其门曰“柏舟比节”。适闯乱,不食欲死。女劝慰之。张曰:“汝不晓事,世乱如是,吾得洁身以死复何憾!”竟不食死。《旧志》
陈烈女 庠生陈明廷次女,廷有贤声,女亦聪慧,知书识大义。祖母常以王烈妇事语女,女叹而志之。崇祯十五年(1642),贼破城携女去,绐井傍有臧金,诱至井,女投其中死,时年十四。《旧志》
雷烈女 贡生雷跃龙女。年十四随母避贼桃村洞,贼破洞杀其母,欲携女,女大骂曰:“杀吾母,恨不杀汝!”投崖死。《旧志》
陈烈女 七里站陈善女。年十五,流寇携上马,女跃身跄地。贼怒用刀刺,女迎刃而死。乡人立石旌之。《旧志》
刘烈女 监生刘中柱女。于贼破城援之去,女仆地大泣,屡迫不从。贼怒杀之,投尸于井中。《旧志》
张氏 吕应钟妻。二十九岁守寡,历寿七十余。《旧志》
李氏 司九恩妻。万历时,王公铉匾其门曰“贞节”。奉文旌表。《旧志》
王氏 程万象妻。经旌表。匾其门曰“纯节可风”。《旧志》
陈氏 王国颗妻。夫故,年二十九,屡遭凶荒,艰苦自守,抚幼子读书成人。寿五十一岁以节终。《旧志》
翟氏 颜烺妻。二十八岁烺死,氏亦欲死,既而曰:“姑老子幼,一死如颜氏何?”抚子日恭入庠,葬其姑。苦守三十余年,以节终。《旧志》
翟氏 郭允冲妻。年二十七岁夫殁。子方七龄。历艰辛五十余年,以节终。《旧志》
王氏 郭逢年妻。崇祯五年(1632)夫死,年二十五岁,子方襁褓,寡守四十七年,艰苦异常,可称完节。《旧志》
李氏 廉三奇妻。夫死,子方周岁,抚孤十年。辛巳(1641 年)奇荒,为贼所杀,子玅存,身撄其难,同死。《旧志》
清
孟孝妇者,河南新安人,理学云浦女侄,文学郭允清妻也。允请为诸生有名。事母曾,夫妇俱以孝行闻。尝冬夜食粥糜,曾鼻涕坠釜中,欲以食侍婢,允请觅取啖之辄尽。明末,允清卒,门祚亦衰薄,孟百方求甘脆供姑。晨夕未尝缺乏,自餍粗粝,日夜纺绩不辍。或曰:“若方年少,何自苦乃尔?”孟慨然曰:“吾所以苟延旦夕者,以衰亲故,且少子未成立,无以见良人于地下;不然。几何不殉夫子死矣,乃敢言劳苦乎!”闻者义之。曾性严厉,子妇失勤辄谴,及孝妇承顺颜色,不待告语,每先得其意。值冬月苦寒,俗以土墼埏基为棲,空其中以取火气。时家贫不能傭力,孟亲运土墼,位置悉当。又以身试温燠,不致太熯。手足冻成皲瘃,终不令姑见。尝有雏鸡三四,顺适老人意,偶为里儿所伤,即涕泣不能饭。其天性纯孝多类此。初,流寇之乱,盗贼四起,侵掠乡邑,贼卒至,曾令孟匿床下,自踞其上,贼拉曾起,以戈撞床下,久之,无所见。复避乱煤穴中,七日不食,贼退,家人谓必死矣。持畚具往,至则如故,人称神异云。年九十六,颐养和顺,若中年人,无疾而终。自允清殁,孟方二十余,至是,年六十余矣。允清小妻生子宗仪,父卒时,方在襁褓,及长,力作事母,亦以孝行闻。妻王氏,亦善事孝妇,尝语人曰:“以吾事姑,不及姑于大母万分之一也。”孝妇年八十余以寿终。节《旧志·艺文》:吕履恒《孟孝妇传》
张氏 永宁张蓝儒之女,新安孟文恒之妻也。尝脱簪珥、倾奁赠以葬其舅姑。人称为“孝妇”,年二十而亡。太仓吴伟业志其墓。志云:孺人者,今户曹蓝孺张公之爱女,新安贞甫孟文恒之元配也。贞甫,文学比玉君之子,云甫先生之曾孙也。孺人系出清河,为河南府永宁县籍。曾王父中丞公两平蜀,以为显。大父司马公,名重当时。父户曹公,讳琯。孺人父、若翁,皆吕忠节公爱婿。忠节公有四女,长归孟,次归张,孺人与贞甫,以中表兄妹结为姻缘,孺人少贞甫二岁。幼时,珠繻绣褓,两家子女,竞以门第相高,后遭离乱,各远避潜踪,至珠还璧合之时,贞甫为孤哀子矣。孺人十五归孟,事孟继祖母太夫人极孝。戊子(1588 年)春,蓝翁受睦李,携之任,将行,孺人以舅姑未葬为念,贞甫家亦落,力不能办。孺人脱簪珥,尽倾奁赠以营葬事,而后就道。嗟乎,事亲至葬,生人之事尽矣,男子犹难之,而况乎髫年少妇,而况乎贵介之女!是非至性天成,诚敬致孝,其何能至此?嗣后,晨昏定省,形影相依。待夫子如宾,见父母如孺子,女红书史,巧慧过人,且能体下人,又阴行善事,通晓大义,一切澹观,时作出世语。是以饰服御,无私藏,父母有所与,尽施舍周急,见玩弄之物,父母爱而示之则不顾。蓝翁勤于理政,晨出酉退,不遑饮食,孺人为之劝着,亦不敢先尝。时而宾客满座,歌呼竟夕,孺人手自精办以佐酒。父母若将习而安焉。以是,一家赖孺人力居多。先举一女不育,痛伤过甚,遂得血疾。蓝翁忧之,以祖姑及姑,皆以出闺十九而殁,恐符其谶也,及后病痊,欢欣备至。客岁,年二十,冬月复举一女,至今年二月,而病复发,缠绵日久,医祷并至。先是,三月上巳,忽闻空中音乐,来迎仙去,又时时念归家,病至萎顿不起,犹必强扶之沐发盥口,至四月八日,为沐佛日,人皆绕榻环视,令尽易衣裳,见蓝翁篆匣,犹谆谆嘱为宝持而去,绝不作一眷恋想,亦无一言及后事,甫四月之女极怜爱,亦不令见,无诸痛苦,吉祥而逝,颜色不变,较病时作欢喜相。佛家云:“气从顶门出者,得天道。”其孺人之谓欤!孺人生于崇祯壬申年(1632 年)二月二十日,卒于顺治壬辰年(1652 年)四月八日,享年二十有一。女甫四月,育于母夫人所,示遗爱也。以是年八月葬于东关祖茔。父户曹公琯,同叔督掌科公璿,亲临墓侧,号哭震野,行道心恻,时名公赠传赞诗咏百余首,为孝淑汇记。户曹公犹抚婿如子,始终不懈,人咸服其高义云。铭曰:“其不及者年,其得全者天,其来也,游簪缨之世第;其去也,登佛俗之法船。其鸟啼花落,示现相夫春秋之二十;其山青水绿,遨游于道路之三千,其魂气无不至也。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杨氏者,赠太傅吕维祺侧室也。流贼围洛阳日,太傅以死守,嫡配郭夫人,倾家资,亲具斗酒,飨杀贼者,氏尽脱簪珥以助。太傅度城将危,遣家人北渡河,避乱竹峪寨,夫人仅策一蹇,氏步从之,竭蹶山谷间,婉转崎岖,左右扶持无失礼。乱既平,家中落,家人皆餍粗粝、茹荼苴,率以一筥和以勺米,毛刺涩喉吻,有不能下咽者。氏独日夕操作,以身先僮婢无难色。郭夫人甚怜之,以年方少,稍以意讽之,流泣不自胜,卒不言其志。洎郭夫人卒,悲哀过情,终无去意,人乃知其志之坚也。氏一生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是非炯炯然。太傅两子既贵,争养事之如母。凡吕氏兄弟男女,弱者抚之,长而襄其婚嫁者,两世十有八人。寿七十终。自敦懿妻后,再世得楚氏、杨氏;又越二世,复有杜氏、萧氏。杜氏,监生继曾妻;萧氏,丙午(1726 年)科举人循曾妻也。刘自洁《定省斋文集·吕氏五节妇传》
杜氏 年二十二有妊,夫亡,将殉死,既而曰:“夫,大宗也,吾以遗腹从地下,如吕氏何?”因日夕祷于神,以酒酬地曰:“天佑我衷,不忍吕氏中绝也,敢不忍死以逆天!天之降割于我家,而不与夫子相追随者,有如此酒!”乃衰绖括发以麻。日则侍堂前不离左右,夜则宿舅姑门外,曰:“吾将与舅姑诀,余两月耳!”又谓姑曰:“吾生子当自抚之,生女则以累双亲,死且不瞑,罪何可谊”先是,卜者皆谓将生女,洎生男,咸以为至诚所感云。事亲以孝闻,教子最严,虽小有过。必痛责之,或挞其背。人曰:“独子也!”曰:“天不绝吕氏,无子而有子,岂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乎?”守节二十六年,仅四十七而殁。刘自洁《定省斋文集·吕氏五节妇传》
萧氏 姑为其母家姑,知其贤,聘为子妻。或谓之曰:“夫家姑,母家姑也,将亲汝!”氏曰:“舅,父也,姑,母也,姑侄与母子孰亲?”于归后,躬操井臼,奉甘旨于亲前,皆手自调治,不敢以侄故稍弛,其孝顺也。夫病癫,自为和药,不假仆婢手。又善承夫志,凡夫所欲致于亲,病不能言者,必委屈以致之。年二十九岁,夫亡,无子。氏曰:“妾为吕氏罪人,死无以见夫子于地下!”乃绝食,水浆不入口。又阴置利剪曰:“若见逼凌,即自尽!”姑以其志不可夺,婉喻之,复苏。乃悉心营葬事。又自为衣衾,嘱家人曰:“善事我母,以我柩置夫子后,一丝一粟无过举。”嘱毕,复绝粒,晨起,沐浴更衣,拜辞母、姑两大人,从容如礼,后五日终。刘自洁《定省斋文集·吕氏五节妇传》
吕母 楚氏,字凤,明天启甲子(1624 年)举人宜阳楚瑢女,吕维禔妻也。母吕氏,以阃德称女宗。方娠时,夫妇叶梦凤集于听事,或棲榻上,心知其祥也。及氏生,遂字曰“凤”。氏生有静德,寡言笑,甫十龄,即娴女工,善事厥父母,婉娩无违。父瑢相攸者,久之乃字。维禔,南京兵部尚书维祺异母弟也,有异才,母爱之甚,择名德子为配,故里人称二姓为良姻云。崇祯庚辰(1640 年),流贼李自成既破宜阳,遂逼河南府。时,维祺以兵部尚书致政家居,守府北城。而维禔与弟维祮,率家众守新安。辛巳(1641 年)正月,府城陷,维祺死之。其后,有土寇于姓者陷新安,禔、祮相继死。贼伪侯刘宗敏闻氏贤且少,将逼取之,声言事不谐必族吕氏。家人咸怖甚,恐氏死,环守之。姑田太夫人密语氏曰:“汝夫伯仲,皆以节死,吾老人垂死矣,人各有志,时危何能复相顾?”因泣下。氏再拜曰:“敬闻命矣!”因目其子若女曰:“以此累阿母!”而绐守者曰:“吾不死矣,太夫人在,忍贻祸耶!”饭食言动如常,于是,家人防稍疏,遂自缢。贼闻之感动,吕氏得无恙。清顺治十年(1653),建坊表。子一,兆琚,有厚德;女一,适王氏;孙三人,皆为博士弟子员。初,贼之破宜阳也,氏之父楚公,以力不能捍贼,忧愤成疾,卒。吕氏亦以骂贼不屈死。称“一门节义”云。节吕履恒《叔祖母楚太君家传》
吕孝妇 姓郭氏,洛阳贡生岷镇女,吕从高妻也。当其舅继曾殁,姑杜孺人方娠从高,泣于家人,诀曰:“倘男也,当乳养之,延乃父一脉,不则以死殉!”及从高生,忍死力苦,殚心鞠育。而从高少羸弱,读书最晚,疾病家事两误,遂不克有成。杜闻孝妇明达,聘为妇。既入门,授以内政。悉领会循持,一如杜家法。襄从高所不逮。杜因是喜慰自庆,指目为“孝顺媳妇”云。杜之死,四十有五,于例不得旌。而孝妇欲扬姑苦节,尝力求破格上吁,而终不能以无例请也。乃偕从高长跪于乃祖叔吕宣曾前,乞为状志之,载诸家乘。会,清世宗御极,昭天下立节孝忠义祠,更定新例:四十外身故者,皆得一体旌表。孝妇即赞从高举其事,凡三年,得邀恩旨,如所请入祠。从高及壮,不知自爱,好渔猎行,无早暮,或入山六七日不返。冬月严寒尝破冰下水,手生鱼为戏。孝妇泣劝曰:“吾为新妇时,姑尝禁君出入,逢九日,戒勿登高,酷暑杲日,不得入山溪澡浴,且哭嘱新妇曰:“儿不比他人子。”君今所为,比登高浴河危险百倍,奈何不一省母言!”从高因幡然易行。既而,为流辈所诱,倾资产以给优伶,亲故或劝喻之不能止。孝妇乃裣衽泣请曰:“此吾姑一生心血所辛苦经营以遗留于君者,君今浪掷于此,他日将何面目见吾姑于地下?”从高悔,旋散去梨园子弟,力复故业,人皆指为孝妇力。岁丙辰(1796 年),孝妇以厥症卒。内御刘妪浴其尸,至左腕,奉持摩挲,乃俯对孝妇面长号而疾呼曰:“主母,主母!吾今乃可以此事语人矣!”一时,亲串俱惊讶问故,妪且泣且诉曰:“此金创痕,主母尝手割此愈老主母疾,他人无知者,惟老妇见之,且戒不得言失。今不言,他日将以老妇为诳语矣!”孝妇弟世奇以旁击胸痛哭曰:“信乎姊言不我欺也!向尝论“割股愚孝,必不能疗亲疾。”姊叱予“不解事,特未目睹耳!古人岂无据而为是说者?'孰知此固姊所尝试者哉!”夫割股虽过乎中,而非至性之激发,未有能勉而致者。孝妇本真性为之,遂足以疗久病之姑,岂非天之所钟独过于人,《诗》所谓“厘尔女士”也哉?中州文征吕宣曾《吕孝妇家传》
耿孝妇 耿秉谅之女,白庚瞟之妻也。白氏世居新安克昌村,忠厚传家。曾祖龙源,明兖州府宁阳县令。妇秉性温良,举动皆合礼。长适白氏,善事舅姑,先意承颜,有贤声。舅生子三人,庚瞟居长,年二十七病疫亡。妇抚其五子-湛、深、渊、溶、温,教以礼法,每晨昏,必令上堂问乃祖安。自以勤俭佐家,任纺织,操井臼。舅殁,经营丧事无缺失,启前姑合葬如礼。继姑杨氏,目既盲,又患瘫,卧床不起,手除便溺,时饮食,具药饵,扶掖十余载。及其终也,衣衾棺椁,视前丧更有加焉。庚瞟之仲弟养淳幼,妇抚之,恩义备至,延师教之,及时婚娶得以成家;族弟庚凤,孤且贫,无所归,亦衣食济其困急,及死,具棺木,葬于祖茔旁。康熙六十年(1721)大荒,父馈麦二车,同村居民张、余、王、郭四家贫尤甚,咸来借麦,无吝色。及岁稔,四家持新麦偿,悉不受。又有邻人刘姓,曾鬻子以度荒,妇不忍其骨肉分离,乃购回收养之,及长,又以资助娶妻,生子后,仍令归本家。又有避荒王某,女方周岁,弃之道旁,饿将毙,妇抱取育之,至八岁,倩人访其父母令引还,此皆其行事之历历可征者。邑西水源堡当孔道,行人夏月多苦渴,妇闻之,雇人施茶数年,迄今踵其事者三十余家。平日教子严,诸子业儒多成立。三子渊,贸易大梁,兄弟相友爱,并心养母。年届七十有余,守节四十余年,体犹康健,日事操作,人共贤之。节吕灋曾《孝妇耿氏传》
李烈女 李世環女。因强暴李进才求奸,坚不从,自缢死。事闻,进才正法。乾隆十五年(1750),奉文旌表。《旧志》
朱烈女 朱廷桂女。强暴丙寅,挟刃逼奸,不从,获脱遂自缢。事闻,置丙寅于法。乾隆二十五年(1760),奉文旌表。《旧志》
王氏 孟弼妻。年十七于归,结褵三月,弼卒,有遗腹子名有执,抚养成人。家素贫,弼堂兄孟宪恩迎养于家,与其节母陈氏朝夕相依。雍正六年(1728)奉文旌表。《旧志》
陈氏 孟文观妻。观卒,氏年二十五,抚育两子,心力俱竭。雍正八年(1730),奉文旌表。《旧志》
李氏 王健妻。喜读书,隔壁听人读,能记诵。闯寇之乱,劝父团义勇护邑里。夫亡,孝事舅姑,教子曾、元等成立。雍正十年(1732),奉文旌表。《旧志》
张氏 陈进妻。进亡,氏以苦节自守。乾隆二年(1737),奉文旌表。《旧志》
王氏 翟宏道妻。道亡,家贫甚,氏誓自守,养于母家,绩纺课子。乾隆二年(1737),奉文旌表。《旧志》
席氏 邓抡升妻。渑池贡生席和允女。于归二载,升以病故。氏年十九,生子方弥月。贞心励操。子维翰入邑庠。乾隆三年(1738),奉文旌表。《旧志》
陈氏 裴绳祖妻。年二十四夫亡,子甫岁耳,坚志守节。事舅姑,生殁无不尽礼。延师教子,每夜必课其所学。子入邑庠,氏年五十八岁卒。乾隆三年(1738),奉文旌表。《旧志》
游氏 耿铎妻。铎亡,事姑教子,艰苦备尝。冢子煓邑庠生,亡,冢妇贾氏抚孤子,力称姑志。次子炎亦亡,妻王氏有妊,欲殉之,转念曰:“姑嫂皆孀,我死,不愈孤苦耶?”后生男,延师课读,入邑庠。乾隆四年(1739),奉文旌表。《旧志》
高氏 裴欲仁妻。七岁失母,弟方三岁,习中馈,事父以孝闻。于归后,事翁姑孝,执妇道惟谨,祀先,必亲治蘋蘩。邑人贤之。乾隆四年(1739),奉文旌表。《旧志》
孟氏 宋帝锡妻。锡亡,遗孤尚未弥月。氏秉性孝谨。其翁任沈丘司训,姑以多病居家,朝夕榻侧,供服食药饵,历久不懈。乾隆四年(1739),奉文旌表。《旧志》
邓氏 耿琯妻。在母家即以孝闻。于归后,事翁姑称孝无间言。夫亡,以苦节终。乾隆四年(1739),奉文旌表。《旧志》
汪氏 王兴基妻。基亡守节,事翁姑能得欢心。翁姑病,服药必亲尝乃敢进。翁殁,丧葬独任,不以累夫之少弟。乾隆四年(1739)奉文旌表。《旧志》
张氏 吕兆瓒妻。瓒卒无子,氏坚志守节,殡葬悉如礼。啮雪餐冰,备尝辛苦。嗣侄豫恒。乾隆六年(1741),奉文旌表。《旧志》
高氏 游广仁妻。年二十八仁亡,氏躬操井臼,孝事翁姑。姑病,焚香吁天,请以身代。乾隆七年(1742),奉文旌表。《旧志》
张氏 陈先登妻。于归十载,登亡,事姑教子,艰苦备尝,守节三十一年卒。乾隆九年(1744),奉文旌表。《旧志》
王氏 李兆崐妻。崐殁,事翁姑曲尽孝道。及翁姑与子承统继亡,又抚寡媳弱孙,劬劳备至。乾隆九年(1744),奉文旌表。《旧志》
裴氏 李承统妻。统殁,子发科弥月耳。氏矢志以守节终。乾隆九年(1744),奉文旌表。《旧志》
孙氏 郭浃妻。幼娴女训,克晓大义。于归五载浃亡,生子玉书甫四月,茹苦含辛以守志。舅姑相继亡,氏殡葬悉如礼。乾隆九年(1744),奉文旌表。《旧志》
王氏 郭君锡妻。于归五年,锡亡于瘟,家甚贫,氏竭力奉养舅姑,饮食必如舅姑意。教子以慈寓严,子皆成立。乾隆十年(1745),奉文旌表。《旧志》
尚氏 常鹏妻。于归五年,鹏卒,子幼,氏纺绩度日,恒数日断炊,氏志弥坚,以节终。乾隆四年(1739),奉文旌表。《旧志》
董氏 连山知县孟文乾妻。乾卒于官,氏矢志无他,操必柏舟,守节三十五年卒。乾隆十二年(1747),奉文旌表。(《旧志》
邓氏 张天福妻。夫亡,氏尚少,事舅姑克尽孝养,殁则殡葬悉以礼。里党称之。乾隆十三年(1748),奉文旌表。《旧志》
陈氏 王允贞妾。贞亡子幼,氏治家严肃,训教有方。夫弟夫妇俱亡,抚孤一如己子。乾隆十五年(1750),奉文旌表。《旧志》
孟氏 李正可妻。二十五岁夫亡,遗二子,家寒甚,纺绩度日,苦节五十余年。《旧志》
于氏 正阳县教谕王翊继室。夫亡,守节抚孤,辟缱课子,历四十余年,以疾终。《旧志》
王氏 黄棫龄妻。于归二年,夫亡,子弥月,冰霜自励。及翁姑殁,子亦夭。学院蒋表其门曰:“节坚金石”,《旧志》
王氏 常瑞福妻。性至孝,事翁姑克执妇道。夫亡,凡事必禀命而后行。屡遭艰辛,不变其志。《旧志》
杨氏 杜宗璧妻。年十六于归,一载夫亡,孝事舅姑。逾年,舅姑继亡,苦营殡葬事,甫毕,入室投环而死。合牌士民举其事,《旧志》
李氏 姜永妻。夫亡,欲以身殉,转念曰:“翁姑耄矣,遗孤幼小,二叔尚未婚,死则谁依?”遂苦节自励,寿九十四卒。《旧志》
张氏 韩宗连妻。夫亡,遗孤四岁,自誓守节,逾年,而孤殇,氏遂自缢。邑令于学谦表其门曰:“烈心全节”。《旧志》
陈氏 王子翯妻。十六岁夫亡,而子幼,一身撑持门户。人称苦节。《旧志》
陈氏 孙珩妻。夫亡,二十五岁。守节。寿八十余岁而终。《旧志》
郭氏 孟述颜妻。夫亡,子可则方三岁,备尝艰苦,抚孤成立。守节六十二年而卒。《旧志》
邵氏 郭钰麃妻。麃亡,遗子未弥月,氏纺绩事孀姑,以妇代子,备尝艰难。乾隆二十六年(1761),奉文旌表。《旧志》
郭氏 田升恒妻。升亡,翁姑年老无依,氏怀遗腹,矢志守节,后生子成立。乾隆二十六年(1761),奉文旌表。《旧志》
郭氏 郭锡鼎妻。鼎亡,氏守节,誓无变志。子朝辅亡,媳王氏欲殉,氏止之曰:“夫未有后,死无益也!”乃嗣其侄孙睿,亦夭亡,孙媳张氏甚少,或欲夺之,张曰:“吾家两世孀居,人皆推重,岂敢作祖母与姑罪人耶!”咸以节终身。人称“一门三节”。乾隆二十六年(1761),奉文旌表。《旧志》
陈氏 韩四表妻。夫殁一周之日,自缢死。《府志》
景氏 孟津焦丙寅妻,丙寅流寓新安而亡,或欲夺其志,氏投崖死。《府志》
陈氏 韩益妻。副榜陈楈女。翁拔贡奎璧早逝,姑尤氏孀居,氏躬执妇道,拮据奉事,年九十七卒。《旧志》
高氏 王命宣妻。淑慎孝友,一乡推重。教喻冯宗班匾其门曰:“贤孝并徽”《旧志》
常氏 李鼎勋妻。夫故,年二十一岁。屡遭凶荒,艰苦自守,寿九十余。《旧志》
陈氏 王揖妻。年十七夫亡,无子,取嗣爱养教诲,苦节五十余年。《旧志》
杨氏 生员李德隆妻。夫故,年二十一岁,遗子三龄。赖胞叔德普抚育成立,氏以节终。《旧志》
何氏 傅即林妻。夫亡,誓以死殉。其母劝曰:“姑耄子少,倘死,若地下何?”氏乃苦节自励,子孙皆成立。《旧志》
郭氏 儒童江大富妻。天性淳孝,年十岁,母卧病,司中馈,奉汤药惟谨。十六于归,富遽亡,矢志守节,足不履庭,夜行必烛,里人称之。《旧志》
刘氏 邵自昌妻。姑卧病,氏亲尝药,手拾便溺,昼夜不懈。姑叹曰:“孝妇也!”年五旬乏嗣,劝夫再取,后果得子。《旧志》
孟氏 何兆沛妻。夫死守节,历七十余岁。有“完节可风”匾额。《旧志》
高氏 张星枢妻。躬织纴奉翁姑。枢亡,事翁姑益谨。以苦节终。《旧志》
党氏 郭临妻。遇强暴,破其首,裂其面,土塞其口,僵仆于地。及家人至,去土问故,口不能言,遂绝气。但衣襟虽裂半幅,内尚结束甚固,而髻发散乱,手指无全肉。议者以为与《续府志》中司马大姐事相类。邑乡贤吕履恒为之传。《旧志》
张氏 吕征恒妻。征恒,菜园头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身故,氏年二十一岁。守节七十余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寿终。蒙巡宪欧阳大人给匾曰“鹤算松操”。《旧志》
田氏 吕宗圣妻。宗圣,寺上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身故,氏年二十七岁。守节抚子,蒙欧阳大人给匾曰:“冰霜比洁”。《旧志》
董氏 吕宏曾妻。宏曾,薛村人,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身故,氏年二十九岁,守节抚孤,乾隆十三年(1748),寿五十五卒。《旧志》
杨氏 王绪基妻。绪基,孙都人,于雍正元年(1723)身故,氏坚志守节,孝事翁姑,抚育弱子、幼弟,艰难贫苦,至于成立。励志四十年而终。《旧志》
王氏 姬祚昌妻。十九岁归姬,二十一岁祚昌殁,念姑病不敢死,生遗腹子守仁。以贫就养母家,兼谋糊姑之口。苦节六十年,里人称之。《旧志》
张氏 孟玺妻。十六岁归玺,孀姑目盲,奉养十余年不懈。玺故,抚孤子,守节弥笃。《旧志》
王氏 孟文灿妻。灿逝,上事孀姑,下抚幼子,克勤克俭,家道以昌。《旧志》
朱氏 孟勋妻。勋染疫亡,矢志守节,孝事孀姑,义方教子。苦节五十九年卒。《旧志》
许氏 王公田妻。少寡无子,事孀姑,抚幼弟,与夫存无异。弟妻杨氏,生男女五人,氏抱养若己出,及长,皆以氏为母,若不知其为杨氏所生者。《旧志》
樊氏 吕文曾妻。文曾,东关人,于乾隆元年(1736)身故,氏年二十三岁,守节抚子,子殇。嗣子崐高,既娶媳李氏,而崐高又夭,与孀媳两孀相依,为李氏立嗣吕钢,中间又被阻挠,氏含忍委屈,历数年经官乃定。蒙巡宪欧阳大人给匾曰:“守节抚孤。”《旧志》
朱氏 生员郭献璜妻。年二十夫故,遗子方一岁,贞静自守,不辞辛苦,后子成立,广家业,列成均,助丧济贫,屡有德施。《旧志》
郑氏 郭协吉妻。二十一岁守节,终事舅姑,子斌早亡,抚遗孙成立,年至七十,已得曾孙,仍恩勤不自懈。《旧志》
吕氏 姬朝凤妻。坚守孀节,抚育遗孤,邑人咸称颂。《旧志》
介氏 生员王图全妻。孝事舅姑,舅姑偶怒,承之以笑无怨色。侄辈视如己子。族中有失恃者,则收养之。舘师李友杜,合家大病,氏代养其子,及病愈,子竟不欲归其母。《旧志》
王氏 许复圣妻。于归四载夫亡,生女甫四月,立志不变,守节三十三年。《旧志》
史氏 许仰圣妻。于归六月夫殁,矢志靡他。《旧志》
张氏 许承圣妻。于归三年夫亡,立志守节,抚继子廪生丙龙如己出。《旧志》
郭氏 王豫吉妻。苦节三十余年,抚子中元入武庠。《旧志》
薛氏 李光仪妻。夫亡,姑七旬,子方弥月。氏勤苦事育,始终不怠,守节三十六年。《旧志》
董氏 王君谷妻。年二十三谷亡,氏奉养舅姑,取胞侄智颖为嗣,六十一岁以节终。《旧志》
吕氏 郑大杰妻。夫故,翁姑俱在,仅依一子。事育克善,苦节自励。《旧志》
孙氏 监生王文博继室。夫殁,矢志守节,抚元配汪氏生子,一如己子。《旧志》
游氏 庠生赵维乙妻。乙亡,孀姑年高,子尚幼,氏奉事惟谨。夫弟妇黄氏亡,遗女方四岁,与子同一抚育,历节三十余年。《旧志》
王氏 王璿妻。璿亡,家贫甚,姑病痿,氏伺饮食起居二十年无怠志。课子履泰业,戒之曰:“吾所以忍死未亡者,以汝故也!”泰遂列黉序。秦大宗师旌以匾曰:“义比怀清。”《旧志》
游氏 张明伦妻。十九孀居,家贫如洗,舅姑多病,小心孝事,昼采薇蕨,夜操纬车,教子以义方,皆游泮。《旧志》
李氏 刘善妻。赋性温柔,夫亡,孝姑慈幼,邻里称贤。《旧志》
刘氏 李尚元妻。年二十七元亡,伯叔逼氏改醮,严拒之。舅姑殁,独力营葬,毫不累伯叔。《旧志》
刘氏 李典妻。典亡,氏年二十,子未满周。立志守节五十五年。《旧志》
王氏 生员宋丽水妻。夫亡,遗孤仅三岁,立誓守节,孤亦旋夭,侄懋嗣。贫不能自存,冰操愈坚。《旧志》
李氏 江永寿妻。生子大瑞,甫弥月,苦志守节三十余年卒。《旧志》
杨氏 何文雅妻。守节三十九载。《旧志》
白氏 徐绍曾妻。于归一载夫亡,遗腹在身,姑老叔幼,氏坚守苦节,葬姑如礼。抚两叔、教子,俱成立。《旧志》
孟氏 贾镔妻。二十一岁镔亡,时氏归宁,闻讣返,欲以身殉,以遗孤方在乳,翁姑皆老,众劝之乃不死,子泽成二十一岁又亡。翁命侄泽厚嗣,氏抚如己出,现守节三十七岁。《旧志》
田氏 南庭祥妻。年二十二岁,祥与父官拔、弟庭学俱以疫亡,氏携弟妇刘氏,孝养孀姑,抚育孤子,守节三十余年。《旧志》
刘氏 南庭学妻。事见上田氏传。《旧志》
郝氏 陈五和妻。十七于归,二载夫亡,以翁姑年老,誓不易操,备极孝敬,取宗侄嗣。《旧志》
田氏 拔贡生田易传女,儒童赵志圣妻。十七于归,甫一载夫亡,家贫,以纺绩孝事翁姑,取侄青云嗣,守节二十六年而卒。洛阳张雄图为之传。《旧志》
林氏 党廷楹妻。楹故,氏年二十八岁,孝事孀姑,抚两少子成立。守节三十二载卒。《旧志》
李氏 党传妻。十六于归,一载夫亡。誓不改适,取锡龄子嗣,守节三十年。《旧志》
邓氏 裴百福妻。十六归裴,四载夫亡。遗孤一龄,氏誓志守节,孝翁姑,训幼子成立,以寿终。《旧志》
孙氏 裴缵祖妻。二十四缵亡,抚其夫元配董出二子如己出,孝事翁姑,守节三十九年卒。《旧志》
李氏 杨汉郁妻。于归三载,生二子,夫亡,艰苦抚孤,守节七十一年。匾曰:“劲节凌霜。”《旧志》
秦氏 增生王珽妻。姑病痿二十余年,小心奉侍,始终如一。有侄,母子孤孀,遇之厚,没世无间。《旧志》
崔氏 王在晋妻。孝义贞淑,壶范克端。《旧志》
佟氏 孟铭妻。赋性孝谨,教子有方,里人称中馈之贤。《旧志》
孟氏 宋魁之妻。二十岁夫亡,舅姑年老,子方幼,坚志守节,织纺养育。《旧志》
兰氏 李玉交妻。二十三岁夫故,孝事翁姑,抚育幼子,备极辛苦,年五十九而卒。《旧志》
邵氏 王曰梅妻。梅于雍正十一年(1733)身故,氏年十九,以舅姑年高,夫弟与子皆幼,矢志守节,孝养抚育,倍极勤苦,及子夭殇,取侄为嗣,与弟妇和谐操作,从无诟谇,里党以是为贤。现五十二岁,守节三十一年。业蒙请旌在案。《旧志》
关氏 翟月麟妻。十九岁麟故,断发自誓,永矢柏舟。《旧志》
张氏 陆文广妻。二十岁夫故,遗孤二龄,奉养舅姑,抚育孤子,清操已历六旬,人无间言。《旧志》
张氏 樊祎妻。二十二岁纬亡,遗孤方周岁,治家勤俭,教子义方,备极辛苦,历六十二岁以节终。《旧志》
王氏 师云起妻。二十五岁夫故,家无寸土,并无子女可依,织纺事翁姑,殷勤不懈,养老送终,现年六十余岁,闾里称为苦节。《旧志》
翟氏 江大璠妻。十七归江,十九夫亡,以翁姑年老,誓不易操,备极孝敬,取侄为嗣。《旧志》
董氏 郭玉麟妻。二十四岁夫故,孤子一岁。家贫如洗,邻妇有诱氏嫁者,氏指刀自誓曰:“俟孀姑告终,此我一条路也!”邻妇抱惭而去,年七十有三卒。《旧志》
张氏 吕昌高妻。昌高横山人,于乾隆八年(1743)身亡,氏年十九,无子,其翁怜其少寡,屡命改适,不从。氏奠夫柩前,绝食七日死。《旧志》
郭氏 吕显高妻。显高横山人,于乾隆二年(1737)身故,氏年二十七岁,守节抚子,子旋殇,氏坚志殉夫,屡为家人所救,其兄郭世奇以母命来喻曰:“夫死不为立嗣,是死夫也;徒以一死伤母心,是不孝也!”氏乃改容谢,取夫兄之少子嗣忠抚之。氏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身故。《旧志》
赵氏 胡德俊妻。二十一岁夫亡,誓不独生,转念夫兄弟三人,惟有孤侄舜裔方一岁,身死则孤儿难存,因而苦志抱养及长,且教子有方,年六十八岁卒。《旧志》
李氏 高治隆妻。十八于归,事翁姑以孝闻。乾隆十三年(1748)岁饥,有邻妇裴氏向氏涕泣,言夫卖已糊口,氏密将首饰付裴氏,作本织纺,遂得完聚,乡人称为孝义妇。长子彦升列邑庠。《旧志》
王氏 张劻妻。十七于归,翁殁,孝事孀姑。夫劻以哀痛父丧,疾终。逾年姑亦逝,时遭凶荒,氏力营三丧,不惮劳瘁,子朝荐又早亡,媳杨氏欲殉,念姑无依,守节奉侍,殁后,扶柩归家三日,吐血而卒。《旧志》
杨氏 张朝荐妻。事见上王氏传。
刘氏 吕联第继妻。第亡无子,取夫兄联孝之子智高为嗣。现年六十岁,守节三十二年。巡宪欧阳大人匾其门曰:“贞操劲节。”《旧志》
杨氏 儒童耿中丹妻。。十九于归,事祖父母及翁姑以孝谨称。阅六载,丹因时疫身故,氏年二十二岁,誓以死殉,不得遂志,后以时届麦秋家人防少疏,遂自缢。盖葬夫后五日,乾隆三十一年(1766)四月二十九日也。《旧志》
游氏 张村人。夫亡,守节终身。尝捐银千两,创建慈善事业。《旧志》
张氏 介守业妻。年十九夫卒,无子,有兄子在抱而孤,氏抚如己出,及长,为介氏族之翘楚者。奉舅姑以终天年,人咸谓苦节之征。年七十余卒。祀节孝祠。《旧志》
薛氏 王泽远继室。泽远殁,子桂甫三龄,氏顾而泣曰:“王氏不绝者,此一线耳!”抚养不懈,桂后领乡荐。新采访册
陈氏 王作楫妻,理学陈愹女。夫亡守节,抚孤有义方。训导王觐九表其门曰:“荻影霜清。”新采访册
陈氏 李玉山母。姑病,医云:“食肉即愈。”家贫不能得,氏割臂肉进,姑病寻愈。新采访册
方氏 吕燕昭妻。氏桐城县方苞侄女。知书能文,燕昭之学,多得内助力以成功名。新采访册
娄氏 刘饬怠妻。有贞德。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陕西卢公以“贞俭慈寿”表其门。新采访册
陈氏 郭铙妻。年十七岁守节,卒年八十一岁。咸丰八年(1858),训导张鸿以“节凛冰霜”表其门。新采访册
李氏 武有华妻。有华亡,氏事病姑,以臂上肉和药愈姑病。亲族以“割肉啖亲”匾其门。新采访册
温氏 杜二妻。强暴裴进义逼污之,骂不从,裴以斧劈之死。新采访册
张氏 王凤阁妻。凤阁于同治元年(1862)与粤匪战死。氏奔赴视之,伤左足,比至,阁已死矣,时年二十六岁,抚一子二女。光绪三年(1877)饥,氏掘树皮草根食,终无他志,子亦成立。新采访册
陈氏 黄廷荣妻,陈恒新女。十九于归,越五载夫亡,比葬,氏欲殉于圹中,以救获免。逾月生子,甫三岁殇,自缢死。新采访册
佟氏 王作桢继妻,县令希圣女。夫亡,子大堂年七岁,氏痛哭抢地,作桢复苏,泣顾曰:“若死,此子当不能生矣,肯代为抚育此子,死不恨矣!”旋卒。后三十余年,大堂死,又抚孙,氏年七十饔飧不给,而志益坚。新采访册
王氏 郭金鉴妻。同治元年(1862),捻匪之乱,氏避入洞中,贼攻洞急,投崖死。新采访册
侯氏 杨仙成妻。同治元年(1862)五月,捻匪攻沟头土洞,氏殉节死。新采访册
邵氏 杨永成未婚妻。永成死,氏殉焉。新采访册
董氏 郭永魁妻。直隶董克俭女。年十五于归,期年夫亡,遗腹五阅月生,女也,氏泣不食死。新采访册
韩氏 刘夏至妻。尝割股愈姑病,里人称孝者,无间言。新采访册
刘氏 李希舜妻。割股奉姑以孝称。新采访册
邓氏 田建成妻。于归之期,即建成卧病之日。氏侍汤药,二年,建成殁,氏亦痛死。新采访册
郭氏 范青来妻。十八于归,未三月夫亡,姑又疾,氏侍汤药,三年姑殁,氏抱主送葬,人咸义之。新采访册
贾氏 吕清华妻。十七于归,未三年,夫病,将易箦,嘱氏曰:“余家贫,汝能守则守,不,可他适也。”氏泣曰:“夫若不起,我必随夫去矣。”清华殁后,数日卒。新采访册
裴氏 吴金印妻。金印病,氏侍汤药,衣不解带者五阅月,病危,指儿而死,目不暝。氏曰:“若果为儿,我誓以死守!”目遂暝。氏守节抚孤成立,卒年七十岁。新采访册
高氏 刘天福妻。割股疗姑病,里人艳称其孝。新采访册
龚氏 刘家邦妻。夫亡,尝割股疗姑病,人多贤之。卒年七十三。新采访册
徐氏 邓国政妻。同治三年(1864),国政与捻匪格斗,力不支,氏以身障之,受创死。新采访册
郭氏 苏宗颖妻。同治元年(1862),发逆入境,避乱方山,及匪迫,氏恐被辱,自缢死。新采访册
东阜女 紫荆山人。母名圣姒,道光末年为某盗毙于路,女自家奔至,哭且詈负母归,盗麇集索女欲死之,大风忽起,声震瓦屋,吹女投入深井中。盗有知之者,窥于井,暗无睹,他人视之,则见女坐木上,有白发翁侍于前。盗惧而散,女出诸井无恙也,圣姒亦旋苏,某盗患头疽死。新采访册
张氏 吕秉锐妻。锐亡,氏指节孝匾曰:“此吾所也!”后以节孝闻,年九十卒。新采访册
牛氏 李进有妻。守节孝姑,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王烈女 宜阳县廪生王元坤女。早失怙恃,鞠于祖母。受辛庄孙祖同聘,于归有期。祖同亡,女闻讣欲奔丧,不果,有欲委禽者,女闻之而病,疾革时,语其继母曰:“女死得归骨孙姓慰矣。”目遂暝。新采访册
冯烈女 十万村冯玉书女。受吕家沟吕子文聘。未及归期,子文死,女奔丧不获,投井死。同治三年(1864),祀节孝祠。
耿烈女 韩都耿康安女。幼许字于某,未婚,某亡,女闻之自经获救免。时值捻匪扰新,见女美,强置之马上,负之去。女骂不绝口,跃下者数四,折足破面,匪碎其尸。时同治元年(1862)三月某日也。时,女年十八。新采访册
冯烈女 十万冯玉书次女。年十七,值同治元年(1862)匪乱,被执不辱投井死。新采访册
贾氏 李竹妻。光绪丁丑岁(1877)饥,同夫逃至嵩邑,夫饥死,氏佣工养子。有劝他适者,氏曰:“吾翁姑柩在堂,夫亡子幼。如若所言,李氏宗祀斩矣!”遂还里,葬翁姑于祖茔,教子成立。卒年七十七岁。新采访册
黄氏 韩云祥妻。年十九岁,割股愈姑病。人以其年少能孝姑,尤艳称之。新采访册
张氏 郭敬业妻。年二十一岁敬业亡,遗孤数月殇,氏仰药死。新采访册
翟氏 吕嗣来妻。同姑裴氏,均以青年守节,人争义之。新采访册
衡氏 韩金换未婚妻。于归有期,闻夫卒,泣不食。后闻更字郭姓,氏暗蓄毒品曰:“令韩家埋我!”遂服毒死。新采访册
杨氏 庠生郭桂林妻。同妾冯氏、孙媳韩氏,均以苦节终。新采访册
赵氏 郭六律妻,赵子猷女也。律亡,氏视殓物越数日,自缢于柩前。及具棺殓,面色如生,为更衣则缟素数袭,密缝不可解。新采访册
高氏 张鸣岐妻。同治元年(1862),捻匪入境,闻贼至,惧辱,同女秀姐及其同家王氏、游氏俱入井死。新采访册
侯氏 李玉相妻。同治元年(1862)三月,避捻匪于云顶山。贼至惧辱,氏拔剪自刺喉死,侄女晴姐坠崖死。新采访册
钟氏 王宜成继妻。蜀产也,宜成官四川把总,娶之。宜成卒,氏携子女扶榇归窆夫先茔。子女婚嫁毕,氏曰:“吾不负夫嘱矣!”不食死。蒙旌如例。新采访册
范氏 郭文酬妻。范文龙女也。归文酬,生三子,俱夭殁。文酬亦疫死,氏日夜哭泣曰:“命矣!”夫父母力劝得不死,氏年二十三。翁病,氏祝天斋佛,三冬不棉,求自代,迨翁愈,而氏强健倍恒,躬操汲耘,毅如也。与夫弟析居,常备刀枪自为。村北有大道,途人艰于饮,氏乃煮茶饮行旅。常曰:“稍有积蓄,当设乡校以惠村童。”有志惟逮。以疾卒。时人多颂诔之。新采访册
陆氏 陈天祚妻。年二十一天祚亡,氏敬事翁姑,孀守终身,卒年八十二岁。道光二十三年(1843),勅旨旌表。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郭氏 陈仰曾妻。年二十四岁,光绪丁丑(1877)大饥,夫饿死,氏忍饥抚孤,孝顺翁姑,称于乡里。新采访册
王氏 陈鸣柯妻。夫亡子幼,时年二十五,二亲皆老,养亲教子,两无缺焉。卒年六十余,犹谆谆教子“勤俭居家”云。新采访册
唐氏 吕秉钧妻。嘉庆十八年(1813),滑县之乱,秉钧殉焉,氏亦死节,媳黄氏、霍氏、王氏、女元姐、福姐,均以节殉。新采访册
于氏 吕鼎官妻。夫亡无嗣,苦节五十一年卒。新采访册
张氏 吕瑶妻。夫亡子幼,清白自守,苦节四十余年以寿终。新采访册
巩氏 吕钦高妻。夫亡无子,苦节自守,以寿终。新采访册
张氏 横山吕国珍妻。苦节自守,蒙旌建坊,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郭氏 横山吕嗣荣妻。蒙旌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徐氏 横山吕仪妻。守节蒙旌建坊。新采访册
张氏 吕村吕慎行妻。慎行早卒无子,氏养子长命为嗣,长命又夭,氏孤苦孀守,寿八十九而终。新采访册
牛氏 横山李有进妻。夫亡,遗子三岁,氏上事姑嫜下抚弱息,苦节六十余年,寿八十八岁卒。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李氏 仓头徐有贞妻。夫亡,二子幼,氏抚孤守节。长子天保,娶妻又夭。姑媳同守,苦节数十年,里人旌之曰:“柏舟同赋。”新采访册
王氏 仓头梁士瑜妻。康熙时,士瑜官通州通济库大使。卒,氏殉焉。新采访册
傅氏 滩子沟介锡福妻。年十七于归,夫亡,遗子复伦在抱,氏抚子成立,娶王氏而复伦又卒,王遗腹生一子,姑媳两孀一孤相依为命,以至孤又成立。氏百折不回。咸丰十年(1860),知县赵培桂匾其门曰:“贞孝联芳。”新采访册
裴氏 高崖头李尚曾妻。苦节纯孝。乾隆三十七年(1772),知县王声鳞以“节孝可风”旌之。府志
裴氏 枣耙沟吕义恒妻。夫亡无子,苦节自守,以寿终。新采访册
刘氏 古村姬某妻。夫亡,上事姑嫜,下抚婴儿。乾隆四十二年(1777),教谕张希贤、训导任可举旌曰“抚孤全孝。”新采访册
杨氏 仓头李天章妻。夫亡子幼,孀守数十年。李氏合族为送匾褒之。新采访册
李氏 寺上村吕嗣重妻。夫亡守节,乡里称之。知县某旌其门曰:“节媲松筠。”新采访册
王氏 孔沟孔继先妻。二十四岁夫亡,苦节事姑三十四年,里人旌其门。新采访册
张氏 横山王作舟妻。夫亡,子甫弥月,夫弟三人,又均失恃,氏以一身撑持,上事迈翁,中抚弱弟,下育孤儿,四十年人无间言,卒年六十有九。新采访册
王氏 古村李桧妻。夫亡节孝。嘉庆十二年(1807),蒙饬建坊。新采访册
梁氏 横山吕沂妻。夫亡,子方数月,姑亦卒,遗子三岁,氏育子抚弟,上事老翁,孝义兼任,慈爱无缺,族人贤之,请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张氏 吕家沟吕嗣印妻。夫亡孀守,子指南亦亡。媳王氏与姑均青年节孝,至老不渝,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族人永城吕永辉奏请旌表。新采访册
刘氏 陈庄张魏祖妻。夫亡无子,取夫侄占元为嗣,抚之成立,嘉庆己已(1809 年),奉旨旌表。新采访册
张氏 北药料王用宾妻。夫亡守节。同治六年(1867),河南学政欧阳公奏请旌表。新采访册
张氏 中药料毛恩振妻。二十二岁夫亡,子方五月,翁姑年老,氏孝慈兼尽。宣统三年(1911)蒙旌表。新采访册
岳氏 马骏妻。于归四年,夫出外不家,且贫甚,苦力工作,事翁姑,四十年无怨言。新采访册
柳氏 陈广誉妻。十八岁归广誉,越六年而夫亡,守节三十三年而卒。新采访册
张氏 陈福元妻。十七于归,夫亡,孀守三十二年卒。新采访册
高氏 王秀兰妻。二十五岁夫亡,守节三十四年卒。新采访册
徐氏 孔昭义妻。同治元年(1862),捻匪之乱,昭义殉,氏自缢。新采访册
于氏 赵世章妻。年十七于归,数月夫亡,贞守四十年不出闺门,事翁姑以孝称。新采访册
赵氏 于顺兴妻。夫亡遗孤三岁,抚孤事姑,人称慈孝,寿七十一而终。新采访册
陈氏 崔玉炳未婚妻也。父瑄章,增广生。兄鲲化,同治甲子(1864 年)举人。氏字於崔氏,及笄矣而夫亡,氏矢志守节。氏父商于姑,迎之归,笄于亡夫之墓,孝事翁姑,乡里称焉。道光中旌其门。新采访册
郭氏 刘凤山妻。夫亡,能以义方教子,嘉庆甲子(1804 年)岁饥,命子诚斋出粟赈民,全活甚众。新采访册
郭氏 中书科中书郭梓生之女,王灞之妻也。十七于归,三旬夫殁,氏矢志守节,终身不二,寿七十三卒。新采访册
韩氏 郭兰生妻。夫殁守节,咸丰辛酉(1861 年)年建坊。新采访册
许氏 监生许朝阳女。郭肃立妻。归立一载立亡,子方三月,舅姑年迈,氏兼子职,孝慈并笃,守节六十余年,奉文旌表。新采访册
孙氏 郭世桢妻。二十八岁夫亡乏嗣,代夫孝亲,姑殁,事翁极尽孝养,翁殁殡葬皆如礼。新采访册
郭氏 裴中田妻。中田,武选司员外郎袠七世孙也。夫亡,氏年二十四岁,知书明大义,孀守,贫不能自存,氏奉姑居母家,针黹度日,孝养不缺。新采访册
李氏 李同方妻。光绪三年(1877)大饥,姑年老,以弱子分姑食,忧之,每减子食以进姑,子由是毙而姑全。新采访册
李氏 上曹村刘秉懿妻,年二十夫亡,仅一女,氏念翁姑年老女幼,愿代夫孝亲养女,取夫侄荣曾为嗣,以守节终。亲族为竖节孝碑。新采访册
林氏 王志明妻。年二十五岁夫亡,氏欲殉,父止之曰:“耄亲藐孤,死不义。”氏乃不死。岁余子夭,乃嗣以侄,孝养翁姑,以寿终。族人立碑纪之。新采访册
王氏 武金玉妻。十八岁于归,三月夫亡,以侄为嗣,贞守养亲,乡人树碑纪其孝。新采访册
贾氏 裴荆青妻。年十九于归,二十三岁夫亡,孝翁姑,抚幼孤,以节终。新采访册
张氏 陈藐妻。事翁姑以孝称,乡里无间言。寿八十七岁。新采访册
李氏 火虫驿王乔龄妻。以节孝旌表。新采访册
陈氏 火虫驿王公荦妻。旌表节孝,有牌坊。新采访册
李氏 吕子温继妻。二十岁夫亡,既葬矣,氏省夫墓归,其夜自缢以殉,时光绪二年(1876)七月也。新采访册
邵氏 姬世贞妻。二十四岁夫亡无子,氏欲殉,夫二弟尚幼,翁姑俱逝,亲族劝阻,氏誓志抚弟,咸以成立。同治九年(1870)奉旨旌表,入节孝祠。新采访册
郭氏 吕子宽妻。年二十六夫亡,家极贫,子幼,氏抚幼儿,事衰姑,织纺度日,以守节终。光绪三十一年(1905),奉旨颁节孝录旌表焉。新采访册
毛氏 北冶王德性妻。二十三岁夫亡,子羲若甫三龄,氏孀守抚孤,得以成立。子娶郭氏,生子知则三岁,羲若又亡,孤媳孀守,家又贫甚,而二氏坚贞不渝,同治元年(1862),毛氏卒,年六十有七。光绪十九年(1893),郭氏卒,年六十有九,知则以贫,故不获上请旌表。新采访册
郭氏 滩子沟介文甄妻。氏十五于归,三十夫亡,遗子玉堂,氏抚孤孝亲,终年不出门户,玉堂既长受室,年二十一而亦夭,妻高氏年十九亦守节,事姑孝养无缺,或有说高再醮者,高怫然作色而去,不与其人交言。二氏纺绩自给,终身无缺憾云。新采访册
王氏 马行沟李诰妻。氏年十九夫亡,子甫周岁,氏痛夫之死,仰天大号,一恸而绝。翁景沆,道光辛卯(1831 年)举人也,为词哀之。有“李诰之妻,娘们姓王,秉性刚烈,哭夫而亡”云云。光绪时族人表其节烈。新采访册
刘氏 孙功化妻。化亡,家极贫,常日不举火。适姑病欲食肉,氏割股啖之,即日姑病稍瘥,日日痊愈。教子有方,子亦成立。新采访册
吕氏 横山村李炎如妻。炎如卒,氏少年贞守,光绪十七年(1891),建贞烈坊旌焉。新采访册
王氏 吕指南妻。南亡,氏年二十。孀姑张氏年迈,氏略通文理,矢志苦守,每于机旁设矮几,课嗣子读书,织声与诵声相和,闻者莫不敬怜。以节终。新采访册
夏氏 庠生王景文妻。文亡,氏事继姑以孝闻,守节四十五年,六十七岁卒。新采访册
许氏 程士智妻。智亡子幼,氏矢志苦守,以节终。新采访册
马氏 郭文妻。文亡,翁姑衰老,子方数月,氏矢志不二,事翁姑,终天年;抚幼孤,至成立。守节六十余年,八十二岁卒。新采访册
王氏 马行沟庠生李元福妻。于归未几夫亡,欲殉,饮食俱绝数日,姑舅防守严,不得死,氏乃诡言“不死矣”,饮食如常,防少懈,乘间自缢死。新采访册
郭烈女 王朝妻。未于归,值年荒,朝出外不归。后有同朝行者旋里,言朝已殁,女遂不食死。新采访册
侯氏 四川知县侯维桢女,赵凤鸣妻。氏年二十三鸣亡,奉姑以孝闻,矢志苦守。新采访册
龚氏 郭诗妻。诗亡,守节以终。道光九年(1829),旌表建坊。新采访册
王氏 邓思怿妻。夫亡苦节终身。道光十一年(1831),奉文建坊旌表。新采访册
郭氏 孙大伦妻。
邓氏 黄北岳妻。
马氏 郭焕文妻。
王氏 陈阿峰妻。
杨氏 王来观妻。
刘氏 侯天爵妻。
李氏 刘兴道妻。
胡氏 吕嗣凑妻。
徐氏 吕慎仪妻。
刘氏 王建元妻。
王氏 郭鹤立妻。
张氏 郭文通妻。
王氏 贾武库妻。
侯氏 郭统善妻。
王氏 徐广文妻。
谢氏 李同善妻。
以上十六人,均旌表节孝。(新采访册)
王氏 于长命妻。
常氏 裴琴堂妻。
黄氏 张体健妻。
王氏 张瑞阁妻。
高氏 郭秀山妻。
郝氏 张梧生妻。
王氏 张桐生妻。
王氏 张体信妻。
上八人,均于同治元年(1862)三月捻匪之乱,惧辱投井死。(新采访册)
仝氏 高攀桂妻。
杨氏 宋鸿信妻。
吕氏 王祺标妻。
何氏 宋鸿义妻。
程氏 郭景泰妻。
赵氏 李金铭妻。
上六人,均同治中蒙旌入祠。(新采访册)
刘氏 张畏祖妻。
韩氏 赵忠仁妻。
陈氏 王书根妻。
方氏 吴天曾妻。
贾氏 孟广忠妻。
陈氏 卢希贤妻。
刘氏 吕鸣盛妻。
李氏 吕清鉴妻。
上八人,均以节孝名乡里。(新采访册)
民国
李氏 回龙山马尚宽妻。民国八年(1919)尚宽病瘟死。其夜,氏觅死不得,氏父以氏年幼,恐难守,令其甥某作伐再字。氏知之,谓其表兄曰:“吾父老而昏聩,若非不知礼者,再为此言,莫谓不驯也!”既而,父又作此议,将定矣,值尚宽死百日,氏哭祭毕,携夫侄返母家,检所有应归夫家或母家,各交付讫,仍携侄归,夜以所服孝布、首帕裂为两半缝之,自缢死。时年二十三岁。新采访册
马氏 侯生子妻。夫兄太和死于匪,生子追斗,亦死。葬后,氏自缢。时民国十八年(1929),氏年十八。新采访册
傅氏 陈光瑞妻。年二十七夫亡,子三岁。奇贫,尝终日不举火。翁姑前,未尝不怡也。早起晏息,针黹度日,数十年始终不变。新采访册
梁氏 里仁坡李实妻。夫亡于光绪三年(1877)奇荒时,氏忍饥抚孤,苦节不渝,守五十余年,现年七十有九。新采访册
贾氏 慈孝乡孟广忠妻。夫亡,遗孤方五岁,氏抚以成立。娶媳王氏,生一子,夫妻皆亡。氏孀守终身,抚养两世孙以成立。现年八十有五。新采访册
方氏 吕村吕天曾妻。夫亡,年十八,遗孤甫弥月。家且赤贫,或劝以再醮,氏抗颜拒之。以力自给,白首不渝,里人贤之。新采访册
赵氏 王庄梁万选妻。二十一岁夫亡,无子。取夫侄天保为子,恩育不啻己出。事姑克尽孝道。新采访册
陈氏 王永和妻。二十七夫亡守节,现年八十三岁。新采访册
邓氏 王永升妻。二十四夫亡,守节五十余年,寿八十有一。新采访册
郭氏 范清春妻。于归三日而夫亡,年十八岁,誓守。代夫事父母,能曲尽孝道,姑嫜无间言。现年六十有四。新采访册
孟氏 樊国让妻。十九于归,夫亡,抚遗腹子,守节五十余年。新采访册
张氏 樊清珍妻,年十八于归,二十一夫亡,守节六十年。新采访册
白氏 王贡元妻。年十七于归,三年夫亡,守节五十年。新采访册
高氏 张彦妻。夫亡家贫,翁老而病瘫,氏供饮食药饵,手除便溺,数十年不烦不倦,乡人皆称其贤。新采访册
狄氏 王守礼妻。二十五岁夫亡,抚孤奉翁,守节五十三年。新采访册
邓氏 田兴国妻。二十三岁兴国亡,遗孤方周岁,家贫甚,苦节自守三十七年。新采访册
王氏 上庄王银修妻。年十八,民国十九年(1930),宜匪北窜,氏与姑仓皇西走,至孔沟,匪追及,氏骂不绝口,被害死。新采访册
张氏 邵犹龙妻。于归三载夫亡,守节五十二年。新采访册
李烈女 宋村李玉玺之女,名顺姐。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初,邑之红枪会与驻军交哄,乱兵四出剽掠,到处焚毁,村人皆避。女逃至村北,为乱兵所获,骂不绝口,遂被害。时,女年十九岁。新采访册
王氏 陈如雷妻。年二十七夫亡,子仅月余。家甚贫,织纺抚孤,终身不渝。新采访册
张氏 陈国宝妻。二十七岁夫亡,长子四岁,次子仅六阅月耳。氏上事翁姑,下抚幼子,稍长,令人学校,咸以成立。里中称贤孝贞节焉。新采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