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序 增
管子有言:惟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治国之基,不知五谷之故,国家乃路。故诗咏《豳风》,礼重《月令》,以及岁时有记,占验有书,凡以明时,今之递嬗,志稼穑之艰难也。新属瘠土之民,作苦为常,凡岁序节物,多尚俭朴。今备志之,俾作讹成易而外,即享祀燕衎间亦知食时用礼之节焉耳。
元旦
晨起肃衣冠,拜天祖毕,以次礼尊长,然后出相展庆亲朋,邻曲彼此往来,互相款留。数日内交以酒食相邀,曰年酒。隔村卑幼如婿女甥辈男女,皆携礼物往拜尊长,曰拜节。拜天终属僭礼。
元宵
山谷村巷寂寂如平日,民贫各贪生业故也。惟城镇张鼓乐,迎花灯,放大炮,妆扮故事,儿童喧闹。自十四至十六日止。间以糯米加馅为丸,即名曰元宵,并佐以米茶,盖粉米为面加豆菜和而成粥者。
新春
家置春酒,以薄饼裹咸肉、辛菜,名曰春饼,亦古人辛盘之意。或更选村中健少,扮演春戏,着武妆,系鬼面,响大锣、大鼓,二三里村庄交游往来,亦即古乡傩之遗。
清明
俗皆于社后清明之前,具馔食祭器,展墓覆土,除草挂纸,男女戴柳并以插户旁。
端午
以艾叶悬门,谓之辟邪,啖角黍,饮雄黄酒及制油煎糕饼曰过节。缙绅大族,并通馈送。
七夕
小女儿于七月朔日,滋生麦谷各豆等芽至七日取浮水面,迎日视其影曰乞巧,届夕久坐曰看牛女渡河及看巧云。
中秋
是夜俗尚玩月,啖月饼、西瓜、漤(音蓝上声)柿、剥枣。士子多会聚赋诗,商市或鼓吹酣歌以为欢,儿童辈亦乐效之。
重阳
俗尚带菊饮萸酒,间有登高者。
十月一日
俗于此夕皆剪五色纸成衣形,门外置灰圈焚之,曰为其先人送寒衣也。然非礼制,绅士家则焚于家祠,其非礼一也。
冬至
土俗不重,不行庆贺礼,惟士大夫家间有祀先祠者。闻他邑是日夕制馄饨倾于门外,以祀其先人,新俗无之。
腊月
婚嫁营葬此月较多,俗传每岁至大寒后不用卜吉,曰偷娶偷葬。又此月八日,煮红枣、白果、山栗于米饭中,曰腊八粥。二十三日,扫屋上尘,夜祀灶,用饼及白糖等物。
除夕
旧俗换桃符,近数十年已无,但贴门神对联。至夕具酒馔,肃衣冠祀先毕,交拜亲长,曰辞岁。一家少长咸集,陈列宴饮,或以爆竹达曙曰守岁。
气候
地居天中,气候最调。一岁之间雨旸时若,雪霜如期,则寒暑之气皆得其正。时或晴久则隆冬亦暖而不甚,雨久则盛暑亦寒而可支。凡五谷之种植收敛,草木之甲萌华实,鱼鸟之跃潛蛰飞,皆可按时不忒,则中土和会之气然也。
附 占验
正月 按东方朔占书: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遇晴则吉。
立春 宜晴。谚云:但得立春睛一日,农夫少费躬耕力。
元旦 宜早晴夕阴。谚云:元旦晴又阴,五谷踏下根。又是日早东北风上岁,北风中岁,西北风麦菽成,西风主兵,西南风小旱,南风大旱,东南风主疾疫,岁恶,东风主水。
元宵 谚云:无宵雪打灯,中秋云遮月。
二月 春社日宜雨,谚云:春社无雨不种田。
三月 宜雨。谚云:麦收三月雨,还要去年湿。湿读商,盖本商之入声也。又云:三月不造场,麦子土里扬。
四月 立夏、小满日宜雨。谚云:立夏不下,高田且罢。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五月 谚云: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座油房九座空。又,夏至有雷六月早。又,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又,收谷不收谷,单看五月二十六,谓是日宜雨也。
六月 宜雨。谚云:三日小旱五日大,死了田禾教人怕。
七月 七日占天河影,见则谷贱,不见则谷贵。
八月 谚云:一雾九晴光,人少疾病殃。八月十五不见月,防备来年无灯节。秋社日宜雨。谚云:秋社无雨不种园。
九月 宜雨。谚云: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十月 一日宜晴。谚云:十月一日晴,柴炭灰样平。又,自朔至望霜,次年禾无伤。
十一月 不宜霜。谚云:十一月照霜,碓头不见糠。
十二月 宜雪。谚云:一雪蝗蝻无踪,二雪来年大丰。
四季
谚云:四季不下甲子雨,谓不宜下也。谚云:春甲子赤地千里,夏甲子撑船入市,秋甲子禾头生耳,冬甲子雪飞不止。又四季甲申不宜雨,四季己卯不宜风。又:今岁得冬雪秋霜,来岁得丰稔安康。以上杂占语多俗俚,但出自旧所传闻,有关民事,故不忍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