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

天子亲耕于南郊,其礼三推,以供粢盛,降而诸侯九推,耤东郊于神,则祀先农由来已久。但其兴废不常,迄无定制,明洪武初从御史寻适之请,乃建坛定祀,而尚未逮外省。我世宗宪皇帝重农厚生,百礼俱洽,于雍正四年勅令天下府州县衙俱各率属员、耆老、农夫,恭祀先农之神,照九卿耕耤例,行九推之礼,甚盛典也。按:京城坛高四尺二寸,宽五丈,各省制应减半筑之,其神牌一,如京城之制。其牌式、神号、祭期、祭品、仪注、祝文、祭费俱有定式,详列于左,新之先农坛在东门外小金水之滨,前令王元蘅奉文修建。

坛制

高二尺一寸,深广二丈五尺。后为神庙正房三间,中间供奉神牌,东存贮祭器农具,西收贮耤田谷石。左右厢房各一间,东置办祭器,西令看守农夫居住,坛之外周围筑土为墙,开门南向。

神号

曰先农之神。木牌高二尺四寸,阔六寸,座高五寸,阔九寸五分,红地金字,临祭迎设坛上,祭毕仍捧安神庙。

祭期

每岁奉部札,以季春择日致祭,祭毕即于是日行耕耤礼。

祭品

帛一青色,爵、羊、豕、铏、簠、簋、笾、豆与社稷坛同。

仪注

前二日斋戒,前一日省牲,扫坛、设幕、检视耕器。农具,赤色;牛,黑色;籽种箱,青色。

至期各官朝服行礼。前后三跪九叩,不饮福受胙,俱与社稷坛同,惟献帛爵不并坛,与关庙仪同。祭毕遵依部行时辰,更换蟒袍补服,行耕耤礼。知县扶犁,教谕执青箱,典史播种。行耕时旁用耆老一人,牵牛农夫二人,把定犁向九推九返,农夫终亩。耕毕,各官率耆老、农夫望阙行三跪九叩头礼。

祝文

曰:惟神肇兴稼墙,粒我蒸民,颂思文之德,克配彼天,念率育之功,陈常时夏,兹当东作,咸服先畴,洪惟九五之尊,岁举三推之典。某忝膺守土,敢忘劳民。谨奉彝章聿修祀事。惟愿五风十雨,嘉祥咸沐夫神庥;庶几九穗双岐,上瑞频书於大有。尚飨。部颁。

祭费

每祭额银二两,在耕田谷价内报销。

耤田

四亩九分,在坛后选择。

农夫

一人承耕。

谷石

每年收获若干,除次年各坛庙粢盛四石五斗三升外,尽贮神仓,积至五年,耀易价银,留辨本坛下五年之祭,存贮县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