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庙 增
关圣忠武,渊源洙泗,能通《左氏春秋》,汉室孤忠,绝伦轶群,古今禋祀,直彻天壤。至于列祀典,避神讳,荣封三代,祭隆太牢,恩礼之优渥未有盛于国朝者,谨据典仪详志于左。又俗以其庙称武庙,与文庙相埒,不惟轻重不伦,抑亦失古人武庙之真。一按一:唐宋时皆立有武成王庙,祀太公望,亦有配哲两庑,如文庙之制。时汉寿亭侯位在两庑,今未可以遽移其名号如唐宋故事也。
庙制
前后殿各三楹,门南向,在城西门内大街。雍正二年遵行典礼,前殿供奉关帝,后殿供奉三代,一切照部文行礼。后殿原只一楹,乾隆三十年知县邱峨改建为三楹。
神号
曰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像前仍设木主,未颁定式似宜照后殿一例。
后殿曰曾祖光昭公,居中。
祖裕昌公,居左。
父成忠公居右。各设主不塑像,其主式似宜照崇圣祠五王尺寸,赤地金书。
祭期
每岁春秋二仲月奉部文颁定日期,及五月十三日神诞期致祭,共三次。
祭品
夏祭 帛一 白色。白瓷爵三。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盘 核桃,荔枝,圆眼,枣,栗。酒尊一。
春秋 祭照文庙。笾十,豆十,不用果品,余同夏。
后殿 夏祭 同前殿,惟不用牛 此系一案。
春秋 祭照崇圣祠,笾八,豆八,不用果品,余同夏。 此系三案。
按:上二项祭品系遵照雍正五年奉到部文所开,但春秋祭未列登、铏、簠、簋,查登非小祀所宜,其二铏二簠二簋似应添设方合。亦恐系书吏传写遗落,姑志此俟考。
仪注
春秋祭前期一日斋戒,夏祭无。以下仪注并同。前期一日省牲,安设祝版如常仪,至期陈设毕,各朝服入庙。赞引赞:承祭官进左旁门至盥洗所盥洗。毕,引至殿内行礼处立。典仪唱: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引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唱:迎神。司香员捧香盒跪于垆左。赞引赞:承祭官至垆前立。赞:上香。承祭官上炷香於垆内,又三上瓣香毕。赞引赞:复位。承祭官复位立。赞引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员跪,献帛毕,行三叩头礼退。执爵员立,献爵於案上,正中退。读祝员至祝案前跪,三叩头,捧祝文立。赞引赞:跪,承祭官、读祝员俱跪。赞引赞:读祝。读祝员读毕,兴。捧至案前跪,安帛匣,三叩头退。赞引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头礼,兴。典仪唱:行亚献礼,执爵员立献爵於案左边。赞:叩兴如前。典仪唱:行终献礼。执爵员立献爵於案右边。赞:叩兴如前。典仪唱:送神。赞引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典仪唱:捧祝帛恭诣燎垆。捧祝帛员至神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祝帛。司香员跪捧不叩。承祭官避立西旁,俟祝帛过,仍复位立。赞引赞:诣望燎位。承祭官至燎所,祝帛焚半,赞引赞:礼毕,各退 按:此条遵照《会典》京师白马关帝庙仪注,外省应入陪祭官,其中间三献跪叩礼惟承祭官一人行。又按:乾隆十年奉省颁仪注,内载三献俱有复位,捧祝帛於瘗所,望瘗,与此略异。
前殿行礼毕,诣后殿行礼。惟礼前后行二跪六叩礼为异,其余一切同前殿。
祝文
曰:惟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於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於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恭值嘉辰,遵行祀典。筵陈笾豆,几奠牲醪。尚飨。 部颁。
后殿曰:惟公世泽贻庥,灵源积庆。德能昌后,笃生神武之英;善则归亲,宜享尊崇之报。列上公之封爵,锡命优隆;合三世以肇礼,典章明备。恭逢陬吉,祗事荐馨,尚飨。 部颁。按:陬吉云云,似无五月之祭,此中疑义俟质。
祭费
每年在折色起运项下,共支银四十两。春夏秋三祭各十三两三钱三分零。见赋役志,颇疑夏祭应征谷不得与春秋相埒,俟再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