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谚语 歌谣 对联 传说
第一节 谚语
新安县民间谚语,或生动地表现某种事物,或揭示某一方面的哲理,经群众口头广为流传,通俗顺口,含义深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谚语,有的思想健康,也有的消极颓废,还有的产生于特殊的背景和环境,在表述某种哲理和事物时,含有一些不恰当、不健康的成分。现就新安县流传广泛、具有地方特色、思想内容基本健康的谚语,选录如下(以句首字画为序):
一、农谚
一穗儿两穗儿,一个月上囤儿。
七月立秋,稚晚都收。
七月七日见天河,不用掏钱吃白馍。
三伏不尽秋来到。
寸草过三刀,无料也上膘。
四月芒种一半茬(指正收庄稼),五月芒种光塌塌。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七十二,扒埯栽红薯;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九尽花不开,果子摆满街。
五黄六月争回耧。
天误收,人误丢。
见苗三分收,见籽不顾苗。
扫帚响,粪堆长。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麦盖三层被(雪),枕着油馍睡。
好种子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冰凌响,白菜长。
谷子芝麻不破苗,种一葫芦打两瓢。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秋吃一张锄,麦吃一张犁。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吃香油;夏至五月中,十座油坊九座空。
夏季丢,秋季捞,秋季再丢副业找。
紧趁庄稼,消停买卖。
栽桐树,喂母猪,不过十年当财主。
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二、其他谚语
一顿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一个女婿半个儿。
一只巴掌拍不响。
一人不及二人智。
一瓶不响,半瓶咣当。
一分价钱一分货,贱买老牛不曳车。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心实,火心虚。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亲行亲。
大买卖怕赔,小买卖怕吃。
三里没真信(儿)。
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
三年不吃煮锅豆,省下盖个大门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上梁不正下梁歪,根子不正倒下来。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小娃嘴里掏实话。
小娃勤,爱煞人;小娃懒,惹人烦。
不怕先告状,只怕后没理。
不为馍不熟,只为气不圆。
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夫妻没有隔夜仇。
少年夫妻老来伴,一天不见问几遍。
水往低处流,人往长处看。
手大遮不住太阳。
仨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外甥象舅,侄女象姑。
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饥了一口,饱了一斗。
过日子要对正(即俭省),待客要丰盛(丰盛读作 fèngchéng)。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有病不忌嘴,大夫跑折腿。
吃亏人常在。
吃饭穿衣量家当。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理短。
好鞋不踹臭屎堆。
当面教子,背后劝妻。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干。
有同行,没同利。
要想不犯,除非不干。
买卖不成仁义在。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知人知面难知心。
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
学会武艺不压人。
治穷要养猪,治笨要读书。
桃饱,杏伤,李子树下抬僵(尸)。
病来如山倒,病好如抽丝。
能叫使死牛,不叫打住车。
强扭圪带儿(瓜蒂)瓜不甜。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能买亏心物,不吃便宜嘴。
能吃半顿,不叫断顿。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俭省人常吃好饭,爱惜人常穿好衣。
浇花要浇根,交人要交心。
钻头不快,钻杆努坏。
第二节 歌谣
歌谣是群众口头文学创作,因明白如话,生动活泼,流传很广。本节选录一部分,以见新安民间歌谣之一斑。
一、旧歌谣
(一)花喜鹊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把娘背到山坡里,媳妇藏到被窝里。
烙油馍,卷砂糖,媳妇媳妇你尝尝。
媳妇媳妇你不用忙,二十年后轮到你头上。
(二)小女婿
十八大姐九岁郎,强配夫妻怨爹娘。
说他是郎不上床,说他是孩儿不叫娘。
不是害怕公婆打,一脚把他踢下床。
(三)紫荆村
紫荆树,紫荆花,紫荆树下有一家,
生的小子会读书,生的闺女会绣花。
大姐扎朵红牡丹,二姐扎朵葡萄花,
剩下三姐没啥扎,搬个车子纺棉花。
纺的线,细生生,织的布,实丁丁(儿),
换的米,黄澄澄(儿),煮成米饭香喷喷(儿),
吃到肚里饱腾腾(儿)。
(四)打发哥哥上学堂
月奶奶,明晃晃,
开开后门洗衣裳。
洗哩净,捶哩光,
打发哥哥上学堂。
红旗插到俺门上,
看那排场不排场。
(五)石榴叶
石榴叶,绿透黄,
俺去婆家瞧二郎,
洗洗手,烧炷香,
倒坐门槛告上苍:
“三天叫俺二郎好,”
姑娘给你许猪羊;
三天不叫二郎好,
端着指头骂阎王。
骂哩阎王“腾儿”声笑:
“谁家姑娘恁贤良。”
(六)红骨头簪
红骨头簪,别满头,
俺去舅家赶花牛。
花牛花,赶到家,
公公犁,婆子耙,
媳妇跟着打坷垃,
孩子跟着拾谷茬。
(七)大麦穗
大麦穗,渐渐高,
俺娘有病俺心焦,
骑着毛驴去瞧瞧。
进大门,见俺爹,
俺爹穿着黑油靴。
进二门,见俺哥,
俺哥夹着书本不理我。
进三门,见俺娘,
俺娘坐着顶子床。
进灶火,见俺嫂,
俺嫂穿着大红袄,
一扭一扭扭到里旮旯。
“嫂子嫂子你别扭,
不吃你饭,不喝你酒,
掉下饭,你喂狗,掉下酒,你洗手,
瞧瞧爹娘俺就走。”
(八)抓子儿歌(歌头略)
一月一,笑嘻嘻,做花鞋,穿新衣。
二月二,龙抬头,天上下雨地下流。
三月三,紫金冠,紫金老母穿蓝衫。
四月四,咯吱吱,小丫环,来挑刺。
五月五,打大鼓,玩龙灯,过端午。
六月六,忙速速,割大麦,种植谷。
七月七,雾淅淅,天上牛郎会织女。
八月八,去摘花,前门锁,后门搭。
九月九,地里走,收新谷,酿新酒。
十月十,包扁食,小两口,对脸吃。
十一月,下大雪,伸腿冷,蜷腿热。
十二月,整一年,赶鸭娃,转回还。
二、新歌谣
(一)义和团歌谣
七家面,八家水,
九家柴火煮洋鬼,
煮得洋鬼呲着嘴。
(二)自由结婚
讲平等,讲自由,女长十八没对头。
尚时髦,尚风流,公园戏场去游游。
自己寻,自己找,自由结婚都说好。
(三)膏药旗
膏药旗,不能长,过不了九月九重阳。
八路军,老百姓,并肩战斗显威风。
河放哨,山站岗,齐心合力打东洋。
叫天皇,别嚣张,中国是日本的火葬场。
(四)小鸡蛋
小鸡蛋,圆滚滚,送给亲人解放军,
要不是你们打敌人,我们哪能来翻身。
一篮鸡蛋几十个,送给解放军大哥哥:
“你们打到南京去,早日解放全中国。”
(五)受苦的农民好凄凉
受苦的农民好凄凉,早晚种地不见粮。
流血汗,当牛羊,粮食打了好几缸。
日出东,要官饷,日落西,催租忙。
地主吃的油和面,老婆孩子白又胖。
咱们吃的树皮糠,骨瘦如柴去逃荒。
多亏毛主席,多亏共产党,
使俺过上好时光。
(六)日子越过越火红
共产党啊老百姓,同根苦瓜连着藤。
永远跟着共产党,日子越过越火红。
(七)九月十三号
九月十三号,林彪没戴帽,
爬上三叉戟,要往苏联飞,
飞机没有油,烧死林秃头。
(八)群众看着村干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村干部,
干部看着党支部,党员看着党支书。
第三节 对联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1979 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新安县多举办征联活动,使这一艺术形式出现了空前的群众性的繁荣。兹将新安县一些名胜古迹、古建筑楹联和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对联选录如下:
一、名胜古迹楹联
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
凿坯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
(千唐志斋楹联,康有为题)
宁与凤凰比翼
不随鸡鹜争鸣
(千唐志斋存联,章炳麟题)
大翼垂天九万里
长松拔地三千年
(千唐志斋存联,李根源题)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千唐志斋存联,戴传贤题)
松柏有本性
园林无俗情
(千唐志斋楹联,张人杰题)
谁非过客
花是主人
(千唐志斋楹联)
逸兴寄河滨,十亩芳塘涵德水
高怀拟绿墅,满园花木绣春风
(千唐志斋楹联,晚清翰林院大学士宋伯鲁题)
瘦影在窗梅得月
凉云满地竹笼烟
(千唐志斋存联,米芾题)
佑彼周室
宏我汉京
(汉函谷关中层关楼西门楹联,张钫题)
夹其皇涧
□□□□
(汉函谷关楹联,下联被毁不存)
送千年客去
移一个关来
(汉函谷关楹联,于右任题)
四面青山三面水
一层紫气万层云
(汉函谷关中层关楼东门楹联)
巍乎直同百二险
焕然重筑一丸泥
(汉函谷关中层关楼北门楹联)
紫气犹存贤令尹
青牛重渡古汉关
(汉函谷关中层关楼南门楹联)
功始将梁今附骥
我为尹喜谁骑牛
(汉函谷关关洞东门楹联,民国新安知县葛邦炳题)
胜迹漫询周柱史
雄关重睹汉楼船
(汉函谷关关洞西门楹联,由升堂题)
百二关山严凤阙
五千道德跨龙门
(铁门镇东门楹联,张钫题)
黑虎神威开远路
青牛仙气自东来
(铁门镇西门楹联,凌素莹题)
涧水西来,洙泗渊源学宗海
奎峰东峙,太山气象耸文峦
(川上书院楹联,明岭南人苏辑汝题)
涧水河津,左右逢源学宗海
月岩云浦,后先访道得人师
(芝泉书院楹联,清河南督学汤若曾题)
道学一统振华胄
宋祠两贤绍圣传
(两贤祠楹联,明隆庆新安县令王以悟题)
莲香益清,松贞而固
山虚能受,水实乃流
(王乔洞楹联)
以一代孝亲之节,启子之忠,三纲丕著
本外家断机之风,活荆之雅,内则同传
(吕孔学祠堂楹联)
一派渊源,城边涧水通泗水
千秋世系,祠外奎山接峰山
(孟云浦祠堂大门楹联,吕太和题)
文章阐正宗,继往古心传十六字
道性溯渊源,开来兹理学亿万年
(孟云浦祠堂更衣亭楹联,范諟题)
一派心传弘大业
百年俎豆焕重光
(孟云浦祠堂楹联,董笃行题)
正道阐东垣,严严真诠接前代
高风流中土,伟伟遗像景后人
(孟云浦祠堂暖阁楹联,吕太和题)
二、古舞楼楹联
假象传真演古今之奇事
虚情成实谈历代之余文
(李村龙王庙舞楼石刻联)
东西汉南北宋人物备考
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仓头乡盐东村二郎庙舞楼楹联)
假貌传真情须知是镜花水月
今人演古事莫认作海市蜃楼
(铁门镇克昌村舞楼楹联)
家传耕读乘闲时扮演生旦净丑
作戏君相结局后仍为士农工商
(北冶乡刘黄岭庙上舞楼楹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曹村舞楼楹联)
欲知世上观台上
不知今人看古人
(北冶关帝庙舞楼楹联)
文就武成金榜题名虚富贵
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
(铁门关帝庙舞楼楹联)
高台戏一日演尽千古事
勾栏场万人共听五音谱
(古舞楼楹联)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扬抑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古舞楼楹联)
片刻间千古事业
方寸地万里江山
(古舞楼楹联)
三、春节征联
富了又富家家争取万元户
喜上加喜寨寨都为文明村
(1985 年春节征联)
勤劳致富年年翻番歌大有
政策驱贫户户踊跃奔小康
(1985 年春节征联)
山川异域但村村富裕
风月同天乃户户文明
(1985 年春节征联)
汗滴禾下土勤耕耘工种植年年丰收
血洒边疆地保国土反侵略节节胜利
(春节征联)
争富裕户户相助先富帮后富
创家业人人互帮一家带大家
(春节征联)
秦邙划分六业基地
涧畛铺展四化宏图
(1985 年春节征联)
巧种五谷稻菽麦豆超三亿
精养六畜奶肉禽蛋翻一番
(1985 年春节征联)
村也办户也办村户联办
国亦兴家亦兴国家振兴
(1985 年春节征联)
改善生产条件靠集体智慧自身积累
发展多种经营凭科学管理技术提高
(春节征联)
综合经营以工补农农扎富根
协调发展以农保工工结硕果
(春节征联)
救急扶贫共走富裕路
治穷致富同唱幸福歌
(春节征联)
民以食为天各行各业支援农业
国以法为本全党全民建设文明
(春节征联)
一粒沙两粒沙古云聚沙成塔此理岂能废也
千滴水万滴水人道积水为海是言实可铭焉
(春节征联)
第四节 民间传说
一、王黑子楼
相传孙都大财主王黑子,做梦住在一座接天大楼里,从楼顶走到天上吃了仙桃。第二天他就逼着穷人给他修建接天楼,日夜赶修了数十丈高的楼墙。一天,王母娘娘遨游太空,见到王黑子修楼,就跳下云头变成一个乞讨的老太婆,随手抓起一把黄土包在衣襟里,对王黑子说:“听说你盖楼,我老了帮不上啥忙,只给你送上这把土,请收下,好赖给顿饭吃就行。”王黑子待理不理地说:“我整天大车拉,小车送,哪欠你这把黄土。”王母娘娘听了很生气,把黄土往楼东空地上一撒,飘然而去。这把黄土转眼变成座忙牛山,山头正对着王黑子楼。从此,不管王黑子的楼白天怎样修,夜里就被忙牛山抵塌,修了很多年,还只有那么高。至今,孙都东街还有个 20 多米高、方圆 1 亩多的残楼台基,就是王黑子楼遗迹。
二、烂柯山王乔洞
烂柯山王乔洞,素称“烂柯仙迹”,为新安县名胜古迹之一。相传蔡庄村樵夫王乔进山打柴,遇到两位老人下棋,王乔就站立一边观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见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肚子饿了,拾起老者扔在身边的桃核一嗍即饱。时间长了,他怕老娘在家挂念,急忙去拿斧头担柴回家,不料斧柄已经腐烂,砍的柴已变成灰。同到家里一看,房屋都变了,村里人没有认得的,才知道已过千年,在山上遇到了神仙。王乔急忙上山,求两位老者收留为徒弟。老者不答应,王乔随其走到洞口,霎时烈焰骤起,两位老者忽然不见。王乔探身向洞内观看,坐化成石。今烂柯山(因王乔斧柄腐烂,故名)相传为王乔成仙处;有棋盘山,为两位老者下棋处。
三、透灵碑
烂柯山王乔洞有一块透灵碑,为元代安西王亲手写的碑文,用蒙汉两种文字刻成。此碑对天气变化反应极其灵敏。风天,碑色花白;雨天,碑色湿润、滴水;阴天潮暗,晴天爽滑。传说此碑还能照出妖魔鬼怪的原形,因此又称“照妖碑”。原来王乔洞左右各有一碑,左阳右阴,有人进洞就会在碑上显出身影。一次,某知县与随从四人进洞,至左碑前,碑上显出四个小鳖与一个大鳖。知县到右碑前,碑上显出一头灰色草驴。说明他前世为鳖,后世为驴。知县恼怒,把左碑砸烂,右碑也随之失灵。庙内的老道们祈天补石,天帝降旨说,需“杀驴血祭”。但知县已死,找回血祭,仍会脱生为贪官,人们宁可失碑,也不愿人间多个贪官,故今只存一碑。
四、甘罗的传说
战国时秦国的知名少年策士甘罗,12 岁即为上卿。新安旧县志都记为白墙人。县东八陡山还有秦甘罗墓,明正德年间知县申伟、清嘉庆年间知县徐秉懿均为其立碑。
相传,甘罗在 12 岁那年,他祖父甘茂为宰相。一天,他见祖父下朝愁眉不展,问为什么。甘茂说秦王向他要公鸡蛋,因此发愁。甘罗说不用发愁,明天我替你去见秦王。第二天,甘罗穿上他爷爷的官服上朝。秦王一见就问:“你爷爷为啥不来?”甘罗说:“我爷爷在家生小孩,不能上朝。”秦王一听大怒:“男人咋会生孩子?”甘罗说:“男人不会生孩子,公鸡怎么会下蛋!”说得秦王无话可说。秦王看他小小年纪,这样聪明,就封甘罗为宰相。
五、王刚鸟
暮春季节,常可听到一种鸟叫:“王刚!王刚!”凄婉悲楚,日夜不息。农人说:“王刚叫了,该种麻啦!”
相传,某村一王姓人家,儿子死了母亲,继母又生了个弟弟,名叫“王刚”。一对异母兄弟,倒也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但是,继母存心不良。一年春天种麻的时候,继母把一袋炒熟的麻籽交给哥哥,把一袋生麻籽交给弟弟,叫兄弟二人上山种麻,并说谁种的麻先出了苗就回家来,谁种的麻不出苗,死也不许回家来。路上,兄弟二人饿了,拿出麻籽吃。弟弟发现哥哥的麻籽特别香,就和哥哥换了换。结果,哥哥种的麻出了苗,回家了;弟弟种的麻不出苗,饿死在山上。母亲上山一看,亲生儿子已经饿死,万分懊悔,昏倒在地上死去。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每当暮春种麻的时候,就连声呼叫:“王刚,王刚,娘炒麻籽吃着香!”“可懊,可懊,娘炒麻籽谁知道!”人们叫它为“王刚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