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清代以前
古代行政区划已不易考。据旧志载:自明、清以来,“袭里甲旧制”。乾隆版(1766)《新安县志·封域志》“坊乡”一节称:“新邑初以六乡,分十八保,渐增至五十有三”。按:俗以“保”名“牌”,遂传为“牌甲”,设保正领之;又以“保”名“里”,遂传为“里甲”,设里长掌之。后里长更名里书,保正更名保地。明代原设之 18 里如下:
坊郭里(一、二)在县城及四关
羊义里 在县城西 8 公里
芦院里 在县西 10 公里
官庄里 在县西南 10 公里
赵峪里(一、二)在县南 8 公里
界村里(一、二)在县东北 13 公里
白墙里(一、二)在县北 10 公里
张庄里 在县东北 15 公里
曲城里(今曲墙)在县东北 15 公里
官水里(一、二)在县北 20 公里
大张里(一、二、三)在县北 30 公里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灾荒,“人民逃亡,存无什一,里甲寥落”,故于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将原 18 里归并为 6 里,即:
- 坊羊里(原坊郭、羊义)
- 芦官里(原芦院、官庄)
- 界曲里(原界村、曲城)
- 白张里(原白墙、张庄)
- 大水里(原官水,大张一)
- 大张里(原大张二、三)
至康熙年间,户口有所增加,又恢复原来的 18 里。雍正三年(1725),仍以牌甲、烟户就近编入本里。乾隆年间,将全县 18 里分为前后 2 总,前 9 里包括:坊一、坊二、羊义、芦院、官庄、赵一、赵二、界一、界二;后 9 里包括:白一、白二、张庄、曲城、水一、水二、大一、大二、大三。每里下统 10 甲。
牌,初名保,原有 48 个,后增至 53 个。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统计:全县仍设 53 牌,辖村镇 250 个,12951 户。具体分布见表。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安县牌甲分布表
区域 | 牌名 | 所辖村镇 | 户数 | 备注 |
---|---|---|---|---|
城关 | 在城 | 城内、西关、北关 | 330 | |
东乡 | 东关 | 东关 | 45 | |
郅家沟 | 郅家沟、后峪 | 152 | ||
尤彰 | 尤彰铺、羊镇(今杨镇) | 154 | ||
二十里铺 | 二十里铺、奎门关 | 158 | ||
火虫驿 | 火虫驿、庵上、刘村、小赵沟、游沟、东山、任家洼 | 390 | ||
慈涧 | 慈涧镇 | 137 | 今磁涧 | |
孝老 | 孝水、老井、长里沟(今掌礼)、三里沟 | 112 | ||
寒鸦 | 寒鸦(旧名韩堰) | 48 | ||
金井 | 金家沟、马头、薛家沟、焦家沟、鱼池 | 198 | ||
西乡 | 七里站 | 七里站、王庄、南庄、后站、宋村 | 135 | |
嶡山 | 嶡山、寨湾、西井沟 | 171 | ||
克昌 | 克昌、余村、官庄、土古洞 | 180 | ||
辛省庄 | 辛庄、省庄、南岗、赵窑 | 172 | ||
羊义 | 上羊义、下羊义、高平寨 | 153 | ||
铁门 | 铁门、小水头、芦院 | 345 | ||
庙头 | 庙头、水源、蔡庄、韩都 | 341 | ||
龙涧 | 龙涧、高家沟、杨家沟 | 120 | ||
南乡 | 懈氏 | 懈司、刘巴沟(今刘邦沟)、上河、鲍家庄、柳家湾、花沟、河南、暖泉沟、江家庄、刘家庄 | 262 | |
河村沟 | 郭庄、官寺、城潢河、高庄、江村、皇女院、枣园、李子沟、新庄、秦村、光村、石人洼、狐扒村、张沟 | 607 | ||
李村 | 李村、赵峪、林庄、韩村、芮沟、井儿沟、张村 | 238 | ||
韦庄 | 韦庄、郜庙、南村 | 238 | ||
郁山屯 | 江屯、陈屯、洪屯、苏屯、山桃沟(今仙桃沟) | 254 | ||
陈村 | 陈村、晁村、刘家岭、刘家河、高庄、蔡庄、老君洞 | 243 | ||
北乡 | 东白墙 | 东白墙、杨家洼 | 252 | 今白墙 |
西白墙 | 西白墙、外郎庄、林庄、赵沟、张岭、印沟 | 195 | 今西白 | |
郭峪 | 郭峪、石板(今拾万)、大平沟、骡车庄 | 138 | ||
正古村 | 正村、古村、石溜泉(今石龙泉)、小王家庄 | 267 | ||
官水磨 | 官水磨、梁庄、陈家湾、马家湾(今马河)、鞍子桥、郭家庄 | 416 | 今云水 | |
仓头 | 仓头镇、东山 | 170 | ||
慈孝庄 | 慈孝庄、眷兹、菜园河、衡窑、梁兴庙 | 258 | 今横山 | |
匡口 | 匡口镇、菜园头、李家庄 | 210 | 今狂口 | |
盐仓 | 盐仓 | 295 | ||
北村 | 北村、窝口、亢郎、长泉、车厢沟 | 184 | ||
槐林 | 槐林、洛庄、许庄、印头 | 181 | ||
石井 | 石井、窨头、井子沟、塔底、沙窝、栗园、圪巴(今黑扒)、藿园、胡家庄 | 456 | ||
张庄 | 张庄、寺村、庙村(今小村)、李村、磨窝 | 251 | ||
东北乡 | 高村 | 高村、马荆扒、曲心沟 | 142 | |
霍村 | 五头口、白圪塔、东岗、游家庄、段村、上仓(今仓上)、崔家沟、二郎庙、王府庄 | 208 | ||
羊马 | 羊马、梁家村、南岗、蔡庄 | 144 | 今养马 | |
药料 | 药料、雁峪寺、胡家沟、果村 | 231 | 今岳料 | |
望头 | 望头、官王岭、老庄、孙都、小庄、北孙都、李家庄、孙都寨、虎战沟(今胡张沟)、楝树洼 | 355 | ||
阳寺 | 南阳寺、北阳寺、西张村、白龙庙、东张村、曲墙、鹰巢岭、白坡 | 295 | 今养士 | |
西北乡 | 薛村 | 薛村、钥匙堂 | 183 | |
甘泉岭 | 碗窑岭(今甘泉)、孟庄、岭南、山岔口、小西沟 | 252 | ||
石寺 | 石寺 | 122 | ||
孤灯 | 上孤灯、下孤灯、东渠里、西渠里、贾家沟、邱家沟 | 395 | ||
刘扒岭 | 田家岭、刘家沟、刘扒岭、田家岭、刘家沟 | 191 | 今刘岭 | |
谷堆 | 上曹村、下曹村、纸房、裴家圪塔、王骨朵村(今望古垛)、洪沟村、苍田 | 328 | ||
北冶 | 北冶镇 | 245 | ||
马行沟 | 马行沟、滩子沟、柴胡沟、程家沟、柿树岭、青石洼 | 335 | ||
刘黄岭 | 高庄、袁家山、碾坪、崔沟、黄坂峪、关里、官寺 | 419 | ||
仓西沟 | 仓西沟、大张、下黄坂峪、杨家井、竹园、柳树沟、平王沟、寺上、许家村、小井、枣扒沟、高崖头、魏家庄、龙渠沟 | 650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清末民国初年,推行所谓“地方自治”,开始将长期实行的“里甲制”逐步改为区乡镇制。
1912 年(民国元年),民国改元,创办“自治县”。知事曾炳章将县内原有牌甲划分为县城、铁门、磁涧、五头、郭庄、石寺、石井、仓头 8 个选举区。以县城为城市镇,其余村庄人口满 5 万人以上者为镇,不及 5 万人者为乡。1914 年(民国三年)取消自治,8 个区仍保留未变。
1922 年(民国十一年),省颁布市乡自治条例施行细则,继续推行地方自治。新安由 8 个区改划为 5 个区,即:
中区驻县城,辖区包括今城关镇、南李村乡及正村乡西部、磁涧乡西北少部分;
东区驻养马观,辖区包括今五头、磁涧 2 乡大部及正村乡曲墙以东地区;
西区驻省庄,辖区包括今铁门镇及石寺镇贾沟以西地区;
东北区驻正村,辖区包括今仓头乡及正村大部、北冶东南部、西沃南部;
西北区驻甘泉,辖区包括今曹村、石井 2 乡及北冶西部、石寺东部及西沃北部。
1929 年(民国十八年),改编乡镇闾邻制,规定:100 户以上之村庄为乡,100 户以上之街市为镇,25 户为闾,5 户为邻。全县共编为 96 乡、7 镇、794 闾、3838 邻。
1930 年(民国十九年),正式取消旧有牌甲名,改编区、乡、镇名称:改中区为第一区,驻城关,辖 18 乡、2 镇、141 村;改东区为第二区,驻养马,辖 21 乡、1 镇、168 村;改东北区为第三区,驻正村,辖 19 乡、2 镇、156 村;改西北区为第四区,驻甘泉,辖 19 乡、1 镇、187 村;改西区为第五区,驻省庄,辖 19 乡、1 镇、109 村。全县合计 5 区、7 镇、96 乡、751 村。各区所辖乡及原属旧牌见表。
1930 年(民国十九年)新安行政区划表
区 别 | 乡 镇 名 | 辖 村 数 | 原 属 牌 | 备 注 |
---|---|---|---|---|
一区 | 中山东镇 | 1 | 城东街 | |
中山西镇 | 1 | 城西街 | ||
自由乡 | 6 | 郭峪南、北 | ||
芝泉乡 | 3 | 北 关 | ||
明伦乡 | 9 | 西 白 | ||
站云北乡 | 7 | 七里站 | ||
站云南乡 | 3 | 七里站 | ||
济众乡 | 11 | 郅家沟 | ||
明义乡 | 8 | 东 白 | 今白墙 | |
里仁西乡 | 9 | 河村沟上 | ||
里仁东乡 | 9 | 河村沟上 | ||
夷里东乡 | 7 | 懈 氏 | ||
夷里西乡 | 9 | 懈 氏 | ||
安乐北乡 | 10 | 火虫驿 | ||
安乐南乡 | 15 | 火虫驿 | ||
仁义南乡 | 9 | 李村 | ||
仁义北乡 | 9 | 李村 | ||
震荣乡 | 6 | 韦庄 | ||
坤荣乡 | 4 | 韦庄 | ||
联合乡 | 5 | 懈氏 | ||
二区 | 慈涧镇 | 11 | 慈涧 | 今磁涧 |
金井西乡 | 10 | 金井 | ||
金井东乡 | 5 | 金井 | ||
东皋南乡 | 6 | 孝水 | ||
东皋北乡 | 2 | 寒鸦 | ||
共和北乡 | 10 | 阳寺 | 今养士 | |
共和南乡 | 7 | 阳寺 | 今养士 | |
博文乡 | 9 | 霍村 | ||
大同乡 | 9 | 霍村 | ||
明德乡 | 5 | 霍村 | 今五头 | |
德望乡 | 9 | 霍村 | ||
望楼乡 | 9 | 望头 | ||
博爱乡 | 13 | 养 马 | ||
仁爱西乡 | 6 | 望 头 | ||
仁爱东乡 | 3 | 望 头 | ||
聚义东乡 | 4 | 二十里铺 | ||
聚义西乡 | 11 | 二十里铺 | ||
高村乡 | 6 | 高 村 | ||
同德乡 | 8 | 河村沟下 | ||
同义乡 | 13 | 河村沟下 | ||
同心乡 | 6 | 河村沟下 | ||
尤彰乡 | 8 | 尤 彰 | ||
三区 | 北冶镇 | 1 | 北 冶 | |
挽澜镇 | 8 | 狂 口 | ||
育英乡 | 7 | 盐 仓 | ||
盐仓乡 | 13 | 盐 仓 | ||
云畛乡 | 3 | 仓 头 | ||
慈孝乡 | 13 | 慈 孝 | 今横山 | |
西岳乡 | 16 | 药 料 | 今南岳 | |
东岳乡 | 11 | 药 料 | 今北岳 | |
礼让乡 | 5 | 马行沟 | ||
德厚乡 | 6 | 马行沟 | ||
广爱乡 | 7 | 马行沟 | ||
青麓乡 | 10 | 仓西沟 | ||
畛阳乡 | 4 | 仓西沟 | ||
畛西乡 | 11 | 仓西沟 | ||
云水南乡 | 5 | 官水磨 | ||
云水北乡 | 9 | 官水磨 | ||
自治乡 | 4 | 官水磨 | ||
正村乡 | 6 | 正古村 | ||
古村乡 | 6 | 正古村 | ||
敬爱南乡 | 6 | 阳寺北 | ||
敬爱北乡 | 5 | 阳寺北 | ||
四区 | 兴隆镇 | 4 | 石 寺 | |
甘泉乡 | 8 | 甘 泉 | ||
张庄乡 | 7 | 张 庄 | ||
亲邻乡 | 1 | 谷 堆 | ||
和平乡 | 10 | 谷 堆 | ||
守望乡 | 3 | 谷 堆 | ||
互助乡 | 8 | 谷 堆 | ||
荆阳乡 | 13 | 石 井 | ||
修睦乡 | 11 | 石 井 | ||
金泉乡 | 9 | 石 井 | ||
太平乡 | 15 | 石 井 | ||
北村乡 | 6 | 北 村 | ||
西沃乡 | 7 | 北 村 | ||
槐林乡 | 9 | 槐 林 | ||
民权乡 | 6 | 刘家岭 | ||
维新乡 | 6 | 刘家岭 | ||
民生乡 | 13 | 刘黄岭 | ||
民治乡 | 11 | 刘黄岭 | ||
民有乡 | 15 | 刘黄岭 | ||
保全乡 | 15 | 刘黄岭 | ||
五区 | 铁门镇 | 2 | 铁 门 | |
羊义南乡 | 4 | 羊 义 | ||
羊义北乡 | 8 | 羊 义 | ||
辛庄乡 | 3 | 辛 省 | ||
省庄乡 | 4 | 辛 省 | ||
新义乡 | 8 | 龙 涧 | ||
新华乡 | 6 | 薛 村 | ||
克昌乡 | 5 | 克 昌 | ||
光化乡 | 6 | 陈 村 | ||
平等乡 | 6 | 陈 村 | ||
庆云乡 | 6 | 孤 灯 | ||
进化乡 | 5 | 孤 灯 | ||
陵川乡 | 2 | 孤 灯 | ||
凌云乡 | 8 | 孤 灯 | ||
鸿山乡 | 3 | 嶡 山 | ||
郁山乡 | 5 | 郁山屯 | ||
文明乡 | 6 | 庙 头 | ||
文德乡 | 6 | 庙 头 | ||
新民乡 | 1 | 庙头北 | ||
方麓乡 | 15 | 庙头北 |
1932 年(民国二十一年),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度,以保甲为基层行政单位。规定 10 户为甲,置甲长;10 甲为保,置保长。各保仍就原乡镇基础上编定。1933 年(民国二十二年)编组完毕,全县 5 个区,共编 145 保,1531 甲。各区情况如下:第一区编为 30 保,328 甲,含 3874 户,31782 人;第二区编为 31 保,365 甲,含 4278 户,37650 人;第三区编为 31 保,299 甲,含 3265 户,32589 人;第四区编为 30 保,297 甲,含 3850 户,37077 人;第五区编为 23 保,242 甲,含 2846 户,25059 人。
1936 年(民国二十五年),由原设 5 个区合并为 3 个区:一区公所设城内,领 45 保,502 甲;二公区所设养马观,领 51 保,540 甲;三区公所设甘泉岭,领 49 保,470 甲。
1944 年(民国三十三年),日军进犯豫西,新安沦陷,继而出现日伪、国、共三方政权,原政区被打乱,各方所辖范围如下:
日伪县政府(维持会)下设伪乡(镇)政权,辖城关、铁门、磁涧 3 镇及正村、五头、云水、甘泉 4 个乡。
国民党县政府名存实亡,仅短期内控制甘泉、刘黄等乡部分地区。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下设 5 个区:一区驻石井,辖石井、云水 2 乡;二区驻望古垛,辖甘泉、刘黄 2 乡;三区驻石龙泉,后迁古村、白墙,辖正村、铁门 2 乡;四区驻南岳,辖中岳、五头、南岳 3 乡;五区(渑北区)驻山窝,辖石渠、峪里 2 乡。
1947 年 8 月,新安第一次解放后,相继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县政府下设 6 个区:一区驻大章,辖 16 个行政村;二区驻甘泉,辖 25 个行政村;三区驻白墙,后迁高沟、省庄、庙头,最后迁铁门,辖 20 个行政村;四区驻南岳,后迁五头,辖 20 个行政村;五区驻磁涧南窑,后迁花沟、河南、尤彰,又迁磁涧,辖 15 个行政村;六区(即原渑北区)驻山窝,后迁峪里,辖 3 个行政村(后于 1948 年 9 月划归渑池县)。由于当时国共双方处于“拉锯”局面,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三、四、五区),人民民主政权与国民党的乡(镇)、保、甲同时或交替存在。随着人民战争的节节胜利,人民民主政权才逐步取代了国民党的旧政权,政区也才稳定下来。从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6 月间,新安县政区划分见表: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6 月新安政区表
区别 | 驻地 | 所辖行政村名 |
---|---|---|
一区 | 大章 | 养士 郭庄 云水 陈湾 仓头 许村 竹园 大章 狂口 盐仓 西沃 安槐 刘洼 窨头 栗园 石井 |
二区 | 甘泉 | 甘泉 寺村 高庄 纸房 圪塔 涧沟 曹村 小沟 袁山 滩子沟 柿树岭 渠里 田岭 林岭 苍田 邱沟 孤灯 石寺 李村 安桥 马行沟 北冶 山岔口 六村 刘黄 |
三区 | 铁门 | 高省 羊义 高沟 庙头 蔡庄 龙涧 铁门 玉梅 辛庄 克昌 王庄 江庄 枣园 后峪 宋村 印沟 白墙 西白 薛村 水簸箕 |
四区 | 五头 | 北岳 南岳 胡沟 石龙泉 胡张沟 神堂 望头 官岭 孙都 张村 郭峪 古村 正村 养马 五头 崔沟 大洼 高村 大赵沟 仝沟 |
五区 | 磁涧 | 李村 花沟 懈司 嶡山 赵峪 陈村 韦庄 铁李沟 郭庄 江庄 磁涧 寒鸦 老井 三里桥 尤彰 |
城关镇 | 县城 | 城关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安政区又经多次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区乡制
从 1949 年 6 月开始,全县开展民主建乡工作。至 1951 年 6 月止,先后把原设 96 个行政村撤销,新建立 118 个乡。原一、二、三、四、五区依次改称大章区(辖 26 乡)、甘泉区(辖 27 乡)、铁门区(辖 21 乡)、五头区(辖 23 乡)、磁涧区(辖 21 乡),城关镇。
1951 年 7 月,大章区迁石井;甘泉区迁石寺;铁门、五头、磁涧 3 区未动;同时改城关镇为区。全县共为 6 区、118 乡。1954 年 9 月,渑池县的石渠、山窝、王家沟 3 个乡划归新安一区(石井区)管辖,全县增至 121 个乡。各区范围见表:
1954 年新安政区表
区别 | 驻地 | 所辖乡(镇)名 |
---|---|---|
一区(石井区) | 石井 | 石井 刘黄 安桥 许村 寺上 竹园 槐林 西沃 北村 拴马 安里 窨头 井沟 刘洼 栗园 胡庄 老庄 袁山 高庄 石山 石渠 山窝 王家沟 |
二区(石寺区) | 石寺 | 柿树岭 北冶 寺村 滩子沟 甘泉 石寺 孟庄 涧沟 骆岭 六村 王岭 圪塔 渠里 孤灯 田岭 曹村 林岭 邱沟 苍田 庙岭 龙爪沟 李村 |
三区(铁门区) | 铁门 | 龙涧 蔡庄 高沟 薛村 西白 白墙 上坡 宋村 羊义 高省 庙头 铁门 玉梅 辛庄 克昌 嶡山 陈村 江屯 晁村 |
四区(正村区) | 正村 | 狂口 大章 盐西 盐东 仓头 横山 河窑 郭庄 云水 石泉 正村 金溪 太平 南岳 中岳 北岳 胡沟 张村 孙都 养士 庙东 |
五区(磁涧区) | 磁涧 | 官岭 望头 神堂 北沟 崔沟 大洼 马头 五头 仝沟 奎门 尤彰 八里 江庄 寺沟 窑院 老井 磁涧 寒鸦 小仝 |
六区(城关区) | 城关 | 高村 王沟 枣园 后峪 城关(镇) 游沟 安乐 花沟 懈司 赵峪 李村 韦庄 郭庄 十里 郜庙 辛庄 王庄 |
1956 年 1 月,撤区并乡。全县合并为 15 个中心乡,即:石井、西沃、井沟、石寺、铁门、庙头、正村、仓头、北冶、张村、磁涧、五头、李村、曹村、城关。中心乡下辖 54 个小乡。
1956 年 11 月,撤销中心乡,新设仓头、北冶、石寺、曹村、正村,孙都、铁门、五头、磁涧、李村、城关 11 个大乡;并恢复石井 1 个区。原设 54 个小乡,除划入石井区 10 个外,其余 44 个又合并为 26 个小乡,分归 11 个大乡管辖。
1957 年下半年,除石井区及其所辖 10 个小乡未变动外,其余 26 个小乡撤销,保留 11 个大乡。至 1958 年 2 月,又撤销石井区,将其所辖 10 个小乡合并为石井、西沃两个大乡。全县共为 13 个大乡,即:石井、西沃、仓头、石寺、北冶、曹村、正村、孙都、五头、磁涧、李村、城关、铁门,大乡下辖 26 个高级社。
二、人民公社
从 1958 年 8 月至 1984 年 1 月,“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组织形式,连续存在达 25 年以上。其间分分合合,行政区划也随之变来改去。其大致沿革如下:
1958 年 8 月,全县将 13 个大乡合并建立了 6 个公社,即:黄河(石井)、光速(北冶)、火箭(正村)、红旗(铁门)、跃进(城关)、东风(磁涧)。下设 266 个生产大队,1674 个生产队。
1959 年初,增设石寺、仓头公社,下半年又增设五头公社,全县共为 9 个公社。公社缩小,而大队却又扩大,全县合并为 176 个生产大队。至 1961 年下半年,公社、大队规模再次缩小,全县划分为 7 个区,38 个公社(包括 2 个镇),398 个大队,1976 个生产队。详见表:
1961 ~ 1962 年上半年新安县政区表
区名 | 公社(镇)名 | 所辖大队数 | 备注 |
---|---|---|---|
石井区 | 石井公社 | 16 | 驻峪里 |
栗园公社 | 10 | ||
西沃公社 | 14 | ||
岱嵋寨公社 | 8 | ||
刘黄公社 | 9 | ||
竹园公社 | 8 | ||
仓头区 | 仓头公社 | 9 | |
云水公社 | 11 | ||
狂口公社 | 9 | ||
石寺区 | 北冶公社 | 12 | |
石寺公社 | 11 | ||
小村公社 | 7 | ||
孤灯公社 | 10 | 驻上孤灯 | |
曹村公社 | 15 | ||
牛心坡公社 | 8 | 驻岸上 | |
六村公社 | 11 | 驻郑坡 | |
正村区 | 正村公社 | 11 | |
中岳公社 | 8 | ||
曲墙公社 | 13 | ||
白墙公社 | 9 | ||
五头公社 | 15 | ||
仓上公社 | 10 | ||
神堂公社 | 9 | ||
磁涧区 | 阎湾公社 | 14 | |
小仝公社 | 10 | ||
马头公社 | 9 | ||
尤彰公社 | 9 | ||
磁涧公社 | 17 | ||
城关区 | 城关镇 | 11 | |
李村公社 | 14 | ||
后峪公社 | 8 | ||
王沟公社 | 10 | ||
韦庄公社 | 10 | ||
铁门区 | 铁门镇 | 11 | |
克昌公社 | 4 | ||
陈村公社 | 7 | ||
庙头公社 | 9 | ||
高省公社 | 13 | 驻东窑 |
1962 年 5 月,撤销 7 个区,并将 38 个公社合并为 17 个公社,即:石井、西沃、正村、岱嵋寨、铁门、庙头、北冶、石寺、曹村、牛心坡、仓头、孙都、五头、柴湾、磁涧、城关、李村。
1963 年 7 月,又将 17 个公社合并为 10 个公社,即:仓头、正村、石井、北冶、曹村、铁门、五头、磁涧、李村、城关。共辖 201 个大队,2863 个生产队。
1965 年,增设石寺公社,全县为 11 个公社,204 个大队。
1966 年,增设西沃公社,全县为 12 个公社,213 个大队,2330 个生产队。此区划一直保持至 1977 年初,详见表:
1966 ~ 1977 年新安县政区表
公社名 | 所辖大队名 |
---|---|
石井公社 | 石井 下石井 许庄 潭上 太平庄 前口 山头岭 窨头 井沟 黑扒 山窝 龙潭沟 五顷 崔沟 高庄 三王庄 峪里 后教 太涧 王家沟 |
西沃公社 | 西沃 北村 荒坡 拴马 安里 郭洼 槐林 安桥 东沟 竹园 下坂峪 石山 |
仓头公社 | 仓头 盐东 盐西 狂口 大章 龙渠 河西 王庄 陈湾 仓西沟 东风 许村 横山 河窑 郭庄 云水 |
石寺公社 | 石寺 寺村 李村 西沟 孟庄 谷堆 胡岭 高庄 林岭 上孤灯 下孤灯 贾沟 |
曹村公社 | 曹村 纸房 圪塔 老庄 田岭 山碧 山查 袁山 石板岭 峪里 小沟 小寨岭 岸上 大扒 苍田 城崖地 |
正村公社 | 正村 孙都 养士 曲墙 张村 庙东 范沟 中岳 南岳 北岳 王庄 坡头 古村 郭峪 太平 白墙 上坡 西白 |
五头公社 | 五头 仝沟 马头 大洼 尚庄 二郎庙 王府庄 河北 仓上 庙上 北沟 神堂 官岭 马荆扒 寺上 包沟 胡沟 蔡庄 亮坪 梁村 小庄 望头 胡张沟 党家沟 |
磁涧公社 | 磁涧 老井 柴湾 掌礼 礼河 奎门 南窑 赵洼 小河口 五里岭 寒鸦 陈古洞 黄洼 阎湾 前洼 辛庄 李子沟 尤彰 杨镇 兰洼 游沟 江沟 何庄 姚家岭 石人洼 |
李村公社 | 李村 赵峪 林庄 郭庄 高村 十里 孙洼 陈屯 花沟 刘邦沟 井沟 仙桃 梭罗沟 张村 韦庄 李沟 窑场 |
城关公社 | 城关 北关 河南 上河 嶡山 江庄 宋村 后峪 牌楼 林庄 古路沟 王沟 东高村 刘村 王庄 杨岭 |
铁门公社 | 铁门 玉梅 芦院 沟头 克昌 辛庄 省庄 东窑 高平寨 庙头 龙涧 薛村 崔家庄 高沟 云顶 董沟 陈村 刘河 郭沟 杨树洼 |
北冶公社 | 北冶 梁庄 张官岭 滩子沟 甘泉 马行沟 裴岭 柿树岭 刘沟 望古垛 关址 骆岭 杨沟 王岭 刘黄 涧沟 碾坪 |
1977 年 2 月,从石井公社中划分出峪里公社,全县为 13 个公社,218 个大队,2830 个生产队。
1979 年底,从城关公社中划出城关办事处,专辖城关。全县为 13 个公社,1 个办事处,280 个大队。
1981 年 3 月,撤销城关办事处(重归城关公社),全县仍为 13 个公社。大队数增至 295 个,9 月增加到 297 个;1982 年 8 月又增加到 298 个。
三、乡(镇)、村政区现状
1984 年 1 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正式取消“人民公社”及“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名称,依次改为乡、村、组。1985 年 6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又将铁门、石寺两个乡改 为镇,全县共设 10 乡、3 镇,298 个行政村,3074 个村民组。详见表:
新安县政区现状表(1985 年 6 月)
乡(镇) | 所辖行政村名 |
---|---|
峪里乡 | 峪里 南沟 塔地 石渠 后教 太涧 东山底 王家沟 麻峪 (9) |
石井乡 | 石井 下石井 许庄 潭上 前口 山头岭 香头庙(原庙上) 窨头 井沟 元古洞 黑扒 太平庄 山窝 南腰 西地 五顷 寺坡山 龙潭沟 杨家庄 五元沟 崔沟 高庄 三王庄 胡庄 (24) |
西沃乡 | 西沃 北村 马蹄沟 荒坡 拴马 介庄 庄头坡 安里 郭洼 西岭 莲花寨 槐林 安桥 东沟 竹园 石山头 下坂峪 (17) |
仓头乡 | 仓头 盐东 盐西 狂口 大章 龙渠 河西 王村(原王庄) 陈湾 高崖头 平王沟 云水 郭庄 东岭 河窑 横山 许村 仓西沟 寺上(原东风) (19) |
北冶乡 | 北冶 梁庄 张官岭 滩子沟 核桃园 甘泉 岭后 马行沟 裴岭 柿树岭 刘沟 望古垛 贾岭 关址 袁 |
石寺镇 | 石寺 蒿子沟 寺村 小村 北李村(原李村) 林岭 西沟 孟庄 谷堆 胡岭 芦家沟 张庄(原高庄) 张窑院 上孤灯 下孤灯 渠里 贾沟 北岭 西沙 磨窝(20) |
曹村乡 | 曹村 纸房 下村 圪塔 小沟 山查 老庄 田岭 山碧 苍田 岸上 前河 庙岭 袁山 夥好园 大扒 二峪(原峪里) 小寨岭 北庄 城崖地(23) |
正村乡 | 正村 养士 东沟 北黄洼(原黄洼) 孙北 孙南 寨上 张村 曲墙 中沟 赵沟 西白 庙东 范沟 北上庄(原尚庄) 北岳 中岳 南岳 许洼 北王庄(原王庄) 石泉 坡头 坡北(原北沟) 后地 古村 金溪 郭峪 东郭峪 刁嘴 太平 拾万 白墙 上坡 (33) |
五头乡 | 五头 全沟 蔡庄 马头 独树 大洼 尚庄 孙家坡 寨前(原崔沟) 二郎庙 王府庄 仓上 庙上 马荆扒 梁村 亮坪 胡沟 包沟 堰寺沟(原寺上) 北沟 神堂 胡张沟 官岭 望头 党家沟 小庄 河北(27) |
磁涧乡 | 磁涧 老井 柴湾 掌礼 礼河 下园 奎门 杨镇 八陡山 游沟 杨家洼 侯沟 尤彰 八里 赵洼 南窑 何庄 寒鸦 五里岭 江沟 石人洼 姚家岭 小河口 李子沟 阎湾 前洼 寺沟 岭东 陈古洞 黄洼 东皇(原辛庄) 兰洼 申洼(33) |
南李村乡 | 南李村(原李村) 赵峪 南林庄(原林庄) 挂沟 南郭庄(原郭庄) 任窑 江村(原高村) 十里 江洼 梭罗沟 花沟 刘邦沟 仙桃沟 陈屯 马沟 苏屯 南张村(原张村) 韦庄 李沟 窑场 铁李沟 郁山 孙洼 (23) |
铁门镇 | 铁门 玉梅 沟头 芦院 西蔡庄(原蔡庄) 韩都 庙头 龙涧 崔家庄 董沟 南高庄 云顶 薛村 陈村 高平寨 东窑 省庄 克昌 土古洞 辛庄 老君洞 刘河 郭沟 高沟 后刘岭 晁村 杨树洼(27) |
城关镇 | 城关 北关 河南 上河 嶡山 王庄 江庄 宋村 陈沟湾 后峪 石庙(原山窝) 牌楼 林庄 古路沟 上杨沟 王沟 西高村 杨岭 火虫驿 刘村 安乐 高村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