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矿藏
新安地下矿藏十分丰富。据地质部门已探明的有:煤、铁、黄铁(硫磺)、铝及耐火铝土,白云岩、石英岩、耐火红砂等 10 多个品种,总储量达数百亿吨。其中有多种矿藏在豫西及省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矿藏的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已成为新安一大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
第一节 煤炭
新安煤炭资源丰富,为河南省重要产煤区之一。总储量近 10 亿吨,其中经过普查探明的储量为 6.3 亿吨。主要煤种有焦煤(K)、瘦煤(Uc)、贫煤(T)等。煤系地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群,含煤 12 层;二迭系下二迭统山西组,含煤 4 层;下石盒子组,含煤 1 层;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含煤 8 层。共计含煤层 18~25 层,稳定可采或局部可采者 7 层。其中山西组 II(大煤)为主要煤层,并贯穿于全煤区。整个新安煤田可划分为 4 个煤区:
一、北冶狂口区
位于县境中部,长 28 公里,宽 14 公里,面积约 400 平方公里。可采煤层总厚 12.87 米。本矿区又分为 3 个地段:
(一)北冶地段面积 75 平方公里,经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后提出精查报告,表内储量为 45236.5 万吨,表外储量 1709.2 万吨,另批准眷庄 IIc 级储量 1613 万吨。下分 4 个井田:
- 寺村井田 面积 23.26 平方公里,II1 煤地质储量 24708.6 万吨,II2 煤地质储量 852.3 万吨。
- 石寺井田 面积 6.6 平方公里,大煤地质储量 3565.3 万吨。
- 北冶井田 面积 7.1 平方公里,表内储量 2030.7 万吨,表外储量 165.1 万吨。
- 渠里井田 面积 15 平方公里,表内储量 13787.3 万吨,表外储量 1544.1 万吨。畛河上游北崖小块储量 292.4 万吨。
(二)狂口地段面积 24 平方公里,总储量 15180.45 万吨。划分为狂口一个井田区。
(三)正村普查区走向长 19 公甲,倾向宽 5~7 公里,垂深 1000 米,地质储量 5 亿吨。
二、铁门东南区
位于县境南部新安倾伏背斜之延展区,主要煤层为大煤。包括 5 个井田:
- 郁山井田 面积 6.75 平方公里,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大煤(主焦煤),局部可采煤层为石盒子组烟炭煤。储量 6440.6 万吨。
- 嶡山井田 面积 2.75 平方公里,可采煤层为大煤(瘦煤)。储量 967.6 万吨。
- 普陀山井田 面积 1.97 平方公里,大煤(瘦煤)储量 853.9 万吨。
- 建设矿井田 面积 4.05 平方公里,大煤(瘦煤)储量 1691.3 万吨。
- 江村井田 面积 0.99 平方公里,大煤(瘦煤)储量为 7758.53 万吨。
三、石井西沃区
四、峪里区
以上两矿区储量小,分布零散,煤层连续性差,仅可供小型开采。
第二节 铁矿
新安铁矿皆为外生沉积矿床,储量 3054.29 万吨,可分为 3 种类型:
一、宣龙式铁矿床
生成于上震旦纪初期,属滨海相沉积。矿石多为赤铁矿及针铁矿组成,含全铁(TF)55%左右,二氧化硅(Si02)20%左右。包括两个矿区:
岱嵋寨矿区位于县西北部新(安)渑(池)交界处。矿体为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共 23 个,含全铁(TF)量平均 46.47%,总储量约 1617 万吨。
牛心坡矿区矿层分布于下震旦统顶部不整合面上,分别由大顶脑、和尚岭、长串沟 3 个不连续的扁豆体状矿体组成。含铁(Fe)量 30~50%,总储量 21.7 万吨。
二、山西式铁矿
为黄铁矿风化而成,位于奥陶系侵蚀面上,一般露出于地表,与铝土质页岩共生。层位稳定,矿体变化大,多呈大小不等的鸡窝矿,往深部渐变为黄铁矿层。矿石以赤铁矿为主,褐铁矿次之。含铁量 25—60%,氧化铝含量较高。共分为以下 5 个区(点):
- 竹园狂口区 位于狂口至西沟段,长 9 公里,铁矿平均厚度 2.54 米,三氧化二铁(Fe2O3)平均含量 38.39%,储量 721.79 万吨。
- 邱沟西沟区包括孤灯、沙坡、石寺、石板河等地,为一长条地带,长 17 公里,矿体呈鸡窝状。矿石含三氧化二铁(Fe2O3)23~71%,矿层厚度在 27 米以下,变化多端,储量为 674.99 万吨。
- 张窑院矿点位于石寺镇张窑院,矿石品位为 32.38%,结核矿厚度 2.7 米,矿层变化大,储量 7.2 万吨。
- 郁山火石沟矿点位于火石沟村东,储量 4.2 万吨。
- 白土坑矿点位于张窑院东南之白士坑,储量 7.4 万吨。
三、铁结核
为石炭二迭系煤系地层中的铁结核,量小分散,现阶段无经济价值。
第三节 黄铁矿
黄铁矿即硫磺矿石,县内分布极广。凡有石炭二迭系地层的地带,几乎都有黄铁矿床赋存。总储量为 2.15 亿吨,居河南全省首位。含硫(S)量平均为 18.1%。属陆地湖泊相沉积矿床,以石炭系黄铁矿为主。硫元素于中奥陶统风化面以上、石炭系底部之铝土页岩中富集,故矿物与铝质页岩共生。前述山西式铁矿往往成为黄铁矿的找矿依据,浅部为山西式铁矿,则深部往往是黄铁矿。县内可分为两个矿区:
一、竹园狂口区
东起狂口,西至西沟,长 9 公里,宽 2.2 公里,面积 19.8 平方公里,矿层平均厚度 1.53 米,矿石平均含硫(S)18.1%,储量 4703.53 万吨。
二、北冶石寺及铁门东南远景找矿区
北冶石寺区从竹园西沟至邱沟,长 17 公里,分布石炭二迭系地层,地质构造及矿层赋存特点与竹园狂口区相似。地质储量为 1 亿吨左右。
铁门东南区包括郁山、嶡山、普陀山、江村等地,广泛分布于石炭二迭系地层,底部有黄铁矿富集。储量:郁山 3658.2 万吨;嶡山 3135.6 万吨。
第四节 铝土矿
新安铝土矿(包括耐火粘土)总储量 3.8 亿吨,居河南全省之冠。可分为两种:一是以水铝石为主要成分的铝土矿,主要用来提炼金属铝,储量 1.5 亿吨以上;二是以高岭土、绢云母等粘土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铝土页岩,用作耐火粘土,储量 2.3 亿吨。矿床属沉积型,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矿层广泛分布于石炭系底部、奥陶系侵蚀面之上。自下而上可分为:(1)黄铁矿层(X1-2);(2)铝土矿层(又分 X3、X4、X53 层),总厚度 3~6 米;(3)煤层(底煤)。铝土矿区的分布如下:
一、竹园狂口区
东起狂口,西至竹园西沟,长 9 公里,面积 19.8 平方公里,矿层厚度 3~6 米。三氧化二铝(Al2O3)含量为 59.41~71.78%。储量:铝土矿 3236.96 万吨,高铝耐火粘土 2942.97 万吨。
二、张窑院矿区
面积 0.5 平方公里,矿层总厚度平均 21.2 米,三氧化二铝含量 37.77%,储量 211.90 万吨。
三、邱沟—西沟远景区
从邱沟至竹园西沟,长 17 公里,矿层厚度 0.5~4 米,储量:铝土矿 7000 万吨,耐火粘土 1 亿吨。
四、铁门东南区
包括郁山、嶡山、普陀山等地。预测储量:郁山铝土矿 2513 万吨,耐火粘土 4151 万吨;嶡山铝土矿 2154 万吨,耐火粘土 3558 万吨。
第五节 石英岩
石英岩主要用作生产铸型用砂、玻璃砂和耐火矽石。属浅海相沉积生成,产于震旦系顶部。其矿床呈层状构造,矿石乳白色,质坚性脆,致密块状,厚度和化学成分十分稳定。二氧化硅(SiO2)含量均在 98%左右。总储量为 2.8 亿吨,居全省第一位。主要有 4 个产区:
一、甲子沟石英岩
位于县城西南 3 公里甲子沟村北,矿层厚度 50 米,南北长 1100 米,矿石含二氧化硅在 98%以上,耐火度 1730~1750℃,储量 5078.35 万吨。
二、方山石英岩
矿床位于震旦系顶部,面积 0.6 平方公里,层厚 20~47 米。矿石乳白色,为纯质石英组成,含二氧化硅 96.8~98.8%,储量 6121.5 万吨。
三、曹村石英岩
矿层面积 20.4 平方公里,产于震旦系顶部,平均厚度 1.6 米。矿石含二氧化硅 95.7~99.0%,储量 5500 万吨。
四、曹村—荆紫山远景区
由曹村至荆紫山长 14 公里的长条地带,有完整的震旦—寒武系地层出露,石英岩分布普遍。矿石特点、层位与曹村石英岩相同,地质储量约 1.12 亿吨。
第六节 白云岩
白云岩属沉积型矿床,产于奥陶系冶里统,境内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总储量达 200.2 亿吨。可分下列 3 个产区:
一、杨岭山白云岩
位于县西南 1 公里。区内分布有奥陶系、石炭系及第四系地层,矿层显露地表,呈馒头状展布,由东到西成一山岭,成为一完整矿体。矿体长 800 米,厚度稳定,约 40~50 米。矿石含氧化镁(MgO)19%,氧化钙(CaO)31%,为钙质结晶白云岩。储量 4322.25 万吨,远景储量 1.88 亿吨。
二、猫头山白云岩
位于县西南 4 公里。面积 0.54 平方公里,矿层产于下奥陶统中部,呈一小山岭出露地表,开采便利,平均厚度 97 米。矿石含氧化镁 19~20%,氧化钙 29.74~51.72%。储量 1201 万吨,外围远景储量 5000 万吨。
三、远景区
(一)县城以南分布于郁山、嶡山、刘邦沟、青石岭等地,地质储量 50 亿吨。
(二)县城以北分布于方山以北直至苍田、纸房、马尾岭、碾坪、刘黄、石井、荆紫山、八里胡同这一弧形长条地带,长 27 公里,地质储量 151 亿吨。
第七节 石灰岩
包括化工灰炭、溶剂灰岩和水泥灰岩。县内分布甚广,分别产于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地层中,呈厚层状,构成高低不同的山岭。总厚度达 150 米,储量在数百亿吨以上。开采容易,品位较高,一般含氧化钙 50%左右。其中:
寒武系石灰岩 产于中寒武系张夏统,总厚度 74~120 米。分布于县南的郁山、甲子沟,青石岭等地和县北的方山南,山神庙、下苍田、纸房、袁山、胡庄、歪头山、荆紫山等地。储量达 100 亿吨以上。
奥陶系灰岩 产于奥陶系马家沟统,分布于县南的郁山、嶡山、上河等地和县北的邱沟、石寺、北冶、石板河、竹园、狂口、石井等地,储量 1 亿吨以上。
石炭系灰岩 分布于煤系地层底部。
以竹园狂口区石灰岩资源为例,矿区长 9 公里,面积 19.8 平方公里。矿层为深灰色致密灰岩,上层有厚 3 米的燧石灰岩,下层质地纯净,富含动物化石,间夹页岩及煤层,总厚 9~20 米。品位较高,含氧化钙> 50%,二氧化硅> 3%。可作溶剂,部分可作化工灰岩。全区溶剂灰岩储量为 4367.73 万吨,化工灰岩储量为 746.63 万吨。
第八节 其它矿藏
(一)耐火红砂
分布于郭峪、白墙,高平寨一线,矿层产于三叠系地层。矿石赭红色,含二氧化硅 89~94%,三氧化二铝 3~5%。为优良酸性耐火材料,耐高温 1700℃ 以上。估计储量约 7 亿吨。
(二)重晶石
产于曹村乡黄北岭村西北柳树圪塔山岭上,矿体长 16.58 米,平均厚 0.82 米,含硫酸钡(BaSo4)94.35~96.40%,为 Ⅰ ~ II 级品,储量 1053 吨。
(三)锰(Mn)
(1)产于曹村东 1 公里处的寒武系上部灰紫色页岩中,呈薄层或透镜状不连续出露,多达 16 层,层厚 0.1~0.5 米,含锰 2.82~2.9%。(2)南花沟村东南的奥陶系白云质石灰岩中,以星散状出现锰点,矿化最大厚度 0.7 米,面积 20 平方米,含锰 9.21~11.99%。以上两地均距工业要求相差甚远。
(四)铅(Pb)
产于曹村乡银西岭村附近,散布于第四系坡积层中,矿石为纯方铅矿碎块,数量甚微。
(五)水晶
俗称老君钻,产于北冶乡刘黄村北,呈不完整晶簇,出露于下奥陶系燧石层空隙内,风化后分散于坡积层中。个体长 4~70 厘米,量小分散。
(六)石膏
分布于西沃乡拴马和竹园一带,呈脉状次生矿,产于石炭系地层中,厚 0.5~20 厘米。
(七)磷(P)
县内寒武系地层中产有磷矿,化验结果:最高含量 2.52%,品位较低。
(八)银(Ag)
据旧志载:曹村银西岭产银,岭上有两个废矿洞,传为采银和采铅所挖。
(九)金(Au)
据《山海经》载:“敖岸之山(即今荆紫山,又名金子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城关镇上河村西金洞山上有金洞,传为唐代所开采,今已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