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文

第一节 河流

新安境内有黄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涧河、磁河 6 条主要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其中青、畛河直接注入黄河;金、涧、磁河属洛河支流,间接注入黄河。邙山为黄河与洛河的分水岭。邙山以北,直接注入黄河的流域面积为 625.3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53.9%;邙山以南,属于洛河的流域面积为 53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6.1%。各河流有主要支流 88 条,2~3 级以上支流 469 条,其中常年有水的 175 条。全县川、沟、涧、溪总数为 621 条,其中常年有水的 480 条,其余多为季节性河沟。

一、黄河

为新安与垣曲、济源间之界河。西自渑池县关家村入境,流经峪里、西沃、仓头 3 个乡,至盐东村丁家入孟津县界,长 37 公里。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河床宽度 100~800 米。常年较大流量为 6000 立方米/秒左右,较小流量为 300~500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 16700 立方米/秒(1958 年 7 月 15 日),最小流量为 145 立方米/秒(同年元月 17 日)。由于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沿河有硬石窝、盘马碛、八里胡同、滚锅碛(又名“搅旋缸”)、乱滩花、夫人躔、狂口渡等激流险滩,航运不便,利用率极低。仅在石渠、塔地、荒坡、西沃、狂口等渡口有帆船摆渡。近年在西沃附近修有索道桥沟通南北。荒坡、西沃等地已建起机电灌站 10 余处,引黄上山,灌溉农田。虽有鲤鱼盛名,但捕获极少。

境内有直接注入的支流 9 条,即:于家沟水、王家沟水、麻峪水、峪里河、南沟水、塔地西沟水、安里河及青河、畛河。流向多由西南向东北,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其中较大的支流为畛河和青河。

新安县河流分布图

二、青河

发源于石井乡郑家洼村,主流经过石井、西沃两个乡,至西沃注入黄河,全长 24 公里,流域面积 133.9 平方公里。因南临青要山之麓,故名。主要支流有龙潭沟水,白信沟水、车厢沟水、漏明河、太平川水等。属季节性河流,常年流量下游仅有 0.3 立方米/秒,中上游多形成潜流,河水时隐时现,旱季基本断流,雨季最大流量为 450 立方米/秒。1975 年,下游修成 8 公里长的顺水坝及柏油公路,将河床控制在 80~100 米之间。

三、畛河

发源于曹村乡西北之城崖地,主流经过曹村、石寺、仓头 3 个乡,至狂口注入黄河,全长 51 公里,为境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 370.5 平方公里。常水流量为 2 立方米/秒,最大洪水量为 4280 立方米/秒(1958 年 7 月),最小流量仅 0.21~0.25 立方米/秒。其流向先由西北向东南,至石寺折而向东,至寺村又折向东北,大致呈“漏斗形”(︺)。沿河有支流 24 条汇入。其源头有二:一为城崖地水(下段称景阳川水),沿河纳入黑鱼沟水、螃蟹夹水、白龙潭水、岸上水(旧称猪嘴岩水)、曹村南沟水、常沟水、圪塔后沟水等;二为马陵川水,上游又分陶沙河与河沟水 2 支。景阳川、马陵川二水汇于石寺后,又有棠子沟水、山岔口水、芦家沟水、石涧河(纳杨沟、涧沟、石板沟、马行沟诸水)、河窑水、大石头沟水、张沟水、李家沟水、石板河(纳宣沟、瓦沟之水)、仙人沟水、刘村沟水等先后注入。

四、金水河

属涧河支流,发源于正村乡上坡,经五头东入孟津及洛阳市郊区后,注入涧河。全长约 30 公里,流域面积 226 平方公里;县境内长约 20 公里,流域面积 143 平方公里。因其水源主要受泉水补给,故常年流量较稳定,一般为 0.2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 280 立方米/秒。境内主要支流有:流水沟水、杨沟水、外沟水、舜王庙沟水、马荆扒水、北沟水、薛庄水、楝树洼水等;另有党家沟水、洛沟水至孟津境注入,独树之水至洛阳市郊区注入。

五、涧河

古名谷水,由渑池吴庄入境,流经铁门、城关、磁涧 3 个乡(镇),至孝水出境,入洛阳市郊后入洛河。过境部分长 42 公里,流域面积 273.5 平方公里。常年流量 3~5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 4590 立方米/秒(1958 年 7 月),最小流量 0.01 立方米/秒。河道最宽处达千米以上,最窄处不足百米。境内有主要支流 27 条,由西而东依次为:段家沟水、玉梅河、洪涧水(即洪阳川水,古称广阳川水,北涧河)、土古洞水(古称石默溪,练峪口水)、龙涧水、井沟水(古称宋水)、长垣河、泥河、暖泉沟水、花沟水、梭罗沟水、皂涧水(即后峪水,又称东小河)、石桥沟水(古称爽水、桑爽水)、火虫驿水、洪沟水、寨沟水、侯沟水、二郎庙沟水、郭沟水、八里桥沟水、三里河、礼河沟水、掌礼沟水、磁河(详后)、老井水、孝水(古称俞隋水、澡孝水)、江沟水等。

六、磁河

为涧河支流,古称少水,又称涧水(古以涧河为谷水,磁涧以下通名涧水)。源于南李村乡仙桃沟,流经南李村、磁涧两个乡,全长 20 公里,流向由西向东,流域面积 84.8 平方公里。沿河有张村水、挂沟水、竹园沟水、江洼水、寺沟水、上下张沟水等 18 条支流汇入,至磁涧汇入涧河。常水流量 0.3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 160 立方米/秒。

除以上 6 条河流外,还有直接注入洛河的小支流 15 条。如红蓼涧(古称共水,出长石山)、龙潭沟水(古称惠水,出白石山)、铁李沟水(古称豪水,出密山)、南赵洼水(古称瞻水,出娄涿山)、马沟水(古称谢水,出瞻诸山)等,均南流经宜阳注入洛河。各河道特征见表 D—17。

各主要河道特征值表

第二节 地下水

新安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构成一个由北西向南东倾斜的中低山丘陵区,间夹河谷川地。由于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差异,地下水的分布、埋藏、水量和运动规律各具特色。兹按县水利化区划范围分述如下:

一、县北山区

县西北为大面积基岩构成的中低山地区,基岩构成主要为震旦系的石英岩、砂岩(属基岩贫水区)和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类(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度 800~1000 米。岩石性脆,裂隙发育,既是良好含水层,又是强透水层。地下水多为裂隙溶洞水,勘测、开采难度较大。低山区为裸露的石炭系—二叠系的砂页岩含煤岩层。有层间厚层砂岩裂隙水 3~8 层。

二、涧河南北丘陵区

涧北和涧南两大丘陵地带,为大面积黄土覆盖区,覆盖厚度一般为 10~30 米,最厚可达 60 米。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形切割严重,切深一般在 30~60 米,最深可达 100 米左右。第四系下伏的上第三系洛阳组,为半胶结状厚度达 80 米左右的页岩、粉砂石、粗砂及砾卵石互层的含水岩系。地层的部分储水顺切割深谷成泉水排出,形成谷底基流。地下水埋藏较深,可以成深井(150~200 米左右)。

新安县地下水埋深及等水位线图

三、涧、畛河谷川地

两区均呈带状平行河床分布,宽度一般在 1 公里左右。河床阶地上有流砂、砂和卵石层,厚度 4~8 米,含水性良好。多数地区可以成井(10~30 米),水量可达 30~50 吨/时。为新安县地下水富水区。

地下水资源主要是靠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是灌溉回补及地表水的侧渗补给。初步计算,每年平均降水补给量为 5643.2 万立方米;灌溉回补量为 643.74 万立方米;地表水体渗补量为 1699 万立方米。总计地下水资源量为 7885.94 万立方米。如包括同地表水的重复量,地下水资源储量为 1.21 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P=75%)为 1.05 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 0.799 亿立方米,目前实开采利用量为 0.13 亿立方米,占 16.5%。按水利化区划分区调查结果,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情况如表 D—18。

新安县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统计表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总量

新安水资源包括地表径流、地下水和过境水,但数量较少,利用差,各农业区的供需矛盾很大。

(一)地表水多年平均为 1.86 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P=75%)为 1.02 亿立方米。

(二)地下水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 0.799 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P=75%)为 0.704 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涧河和畛河川区(两地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16.1%,而地下水占总储量的 52.4%)。

(三)过(入)境水主要来源是涧河。据县水文站多年资料统计,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 0.94 亿立方米,多为汛期洪水,可利用量很小,仅有 0.18 亿立方米。

(四)泉水新安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排泄源—泉水。据对全县 616 眼水泉实地调查,其中上升泉 4 眼,下降泉 612 眼,总流量 470.62 公升/秒,年平均排出量 1484 万立方米。

全县水资源总量扣除重复量 0.23 亿立方米外,实为 2.61 亿立方米,按中等干旱年(P=75%)计算,仅有 1.66 亿立方米,其分区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见表 D—19。

新安县水资源总量计算表

二、开发利用

全县截至 1982 年底,农田灌溉、工业用水、人畜用水,共开发利用水资源 0.49 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 18.7%。其中地表水 0.36 亿立方米(包括利用过境水 0.18 亿立方米),地下水 0.13 亿立方米。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农业用水 0.4 亿立方米,工业用水 0.04 亿立方米,人畜用水 0.05 亿立方米。各区开发利用现状见下页表 D—20。

新安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三、评价

(一)水质评价   经抽样化验,新安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属中性淡水,矿化度低,适合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个别地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洛阳水泥厂和县化肥厂,每年排放污水量达 180 万吨左右,又处于涧河川区上游,三废未经处理,对农田灌溉、人畜用水都有一定污染。个别地方有氟病发生,或因水中缺少某种无机元素,引起甲状腺病、布氏病、克汀病。随着城乡工业的发展,水的污染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二)水资源评价   新安有一定水利资源,水质良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是总的看,新安水资源数量较少,亩均、人均水量都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及洛阳地区水平。同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每年 7~9 月份。由于调蓄能力甚小,地表径流总量的 80%以上经河流下泄出境。在地区分布上也很不平衡,除涧河、畛河川区外,其他丘陵山区均为不同程度的贫水区。目前由于开发利用受工程代价和技术装备的限制,年开发利用量仅占水资源总量的 18.7%。因此,水源较丰富的川区,应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持资源的相对平衡;水源贫乏的丘陵山区,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广蓄天上水,深挖地下水,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水源,为生产、生活服务。

此外,全县水能资源也有一定的潜力,可发电量为 3509 千瓦,已开发利用 1286 千瓦,占 36.6%,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