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安县委员会(简称新安县政协),是中共新安县委员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983 年 3 月,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建立新安县政协。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1983 年 3 月 4~10 日,召开政协新安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本届委员会委员 72 名,来自党、政、军、群众团体、教育界、卫生界、文化界、农林界、工商界、宗教界、工程技术界、农民等 18 个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议听取了新安县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列席了新安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大会的有关报告,选举产生了政协新安县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 23 名常务委员,主席秦俊才,副主席韩书山、郭肖良;通过本届政协筹备工作报告、政治报告和提案审查报告等 3 项决议。
1984 年 3 月 16~17 日,召开政协新安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总结第一届委员会工作,准备换届。
1984 年 5 月 18~25 日,召开政协新安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本届政协委员 100 名,比上届增加 28 名。委员构成较上届有较大变化,非共产党员委员占了委员的大多数,相应减少了中共党员委员,增加了各条战线、各界以及台属、侨眷等各方面的委员,体现了本县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上届政协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列席了新安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新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报告。会议还通过了上届副主席韩书山提出因年老体弱不再担任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的请求。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政协委员会主席 1 人,副主席 5 人和常务委员 24 名,秦俊才为主席,傅玉皀、郭肖良、吕魁渠、邓省吾、杨中华为副主席。1985 年 2 月,政协二届四次常委会商定,增补党之德等 5 人为政协委员,委员增至 105 人。
1984 年 10 月,政协推荐秦俊才、王佑民、张景汉、赵延欣、衡三妞为洛阳市政协委员,出席了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1985 年 4 月 10~14 日,召开政协新安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听取本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增选党之德为本届委员会副主席。
第二节 政协机构
新安县政协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组成,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政协常务委员会设办公室,为常设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人员 15 人,设秘书、宣教、联络 3 个科。
政协常委会还设学习、文史资料征集、提案审查 3 个委员会和工业、农业、财经、文化、教育、卫生、政法和祖国统一等 8 个工作组。
第三节 政协组织活动
政协新安县委员会遵循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参与地方重要事务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的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本县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开创新安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调查研究
1983 年进行了关于农村“两户一体”发展趋向,关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关于在中小学教师中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关于改进面粉质量问题等四项专题调查,并向中共新安县委写出了调查报告,引起了党和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重视。1984 年 11 月,教育工作组调查了刘村、磁涧等 7 个学校的教育改革情况,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好评。1985 年 5 月,政协政法工作组进行了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7 月,财经组部分委员进行了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的调查。郭肖良副主席进行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查,并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就科技人员的住房、子女就业、书报杂志费等问题,研究了解决办法。
二、提案办理
县政协一届委员会收到提案 51 件,至 1984 年 5 月 18 日,已办理完毕 46 件,占 90%。其中,关于加强渠道管理的提案,县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搞好井站分级管理和灌区收费办法的通知,予以解决;关于解决县林科所水电问题的提案,政府拨款 1 万元,解决了水电安装经费问题;关于教师全年奖金问题的提案,县人民政府拨款 6 万元,与机关干部一样合理解决了;关于新安县城建设规划的建议提案,县财政拨款 2 万元,请省测绘局测量队进行了测量,进行了县城规划。县政协二届委员会一次会议期间,收到提案 98 件,提案审查委员会进行了逐条研究,交本届常委会负责处理。
三、学习、参观
县政协一届二次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决议,请县委党校教师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学习辅导报告,有效地推动了委员们的学习。1984 年 3 月,组织委员参观洛阳拖厂、轴承厂等大厂,开阔眼界,受到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心。
四、智力开发
1985 年 1 月,农村工作组在城关、铁门、仓头等乡镇举办了苹果技术训练班,为农村培训技术人才 110 名。1984 年 9 月至 1985 年 5 月,县政协举办在职中青年干部文化补习班,有 32 名学员参加学习。